星岛日報記者張譽報道
騙徒偷用QQ賬戶 向事主父母詐5千加元
美國、英國以及澳洲,近日接連發生網路騙徒盜取華裔留學生的聊天軟件賬號,利用親友不便聯繫及核實情況而大肆詐騙。近日在溫哥華也有留學生抵不到一周,即不幸中招,他遠在中國大陸的父母,慘遭騙走約5,000加元。
溫市警方指出,過去一年未有接獲與聊天軟件有關的騙案報告。不過,相信該類案件普遍存在。警方提醒,受害者在提供「金錢援助」前,必須通過電話或親身接觸,確認對方身分才匯款。
據《城市知道-微日報》網站報道,該宗詐騙案發生於本月。準備入讀西門菲沙大學(SFU)一年級的華裔留學生小遠(化名),於24日抵達溫市。抵?後他一直使用聊天軟件QQ與遠在中國西安的父母聯絡。為不影響寄宿家庭主人休息,小遠通常只打開攝像鏡頭,然後用文字和父親通訊,而沒有對話。這個特徵後來也成為騙徒偽裝的手段之一。
溫哥華時間8月27日晚上,小遠在西安的父親照常通過QQ與兒子取得聯繫。當時的「小遠」看起來與往常一樣,但「小遠」卻說,他丟失了錢包、重要證件、銀行卡,需要5,000加元進行補辦。
事實上,這時的「小遠」是個騙徒。這騙徒利用早前盜錄下來的小遠視像片段,然後模仿小遠只用打字的方式與小遠爸爸溝通。
要求存錢入大陸銀行戶口
小遠父親一度起疑心,因為騙徒留下一個中國的銀行卡號。但騙徒解釋稱,幫忙補證的人早前遇到類似事情,為了方便,曾在國內辦理了一張銀行卡。小遠父親曾要求騙徒,把卡號通過攝像鏡頭,讓他確認,但視像卻突然中斷。
騙徒把卡號問題蒙混過關後,向小遠父親稱:「明日一早辦理手續,暫時不用聯繫。」父親後來擔心延誤兒子辦證手續,就在中國時間28日下午,把接近4萬元人民幣,匯入騙徒指定的賬戶。
直到溫哥華時間8月20日上午,小遠父親用電話找到小遠後,才赫然發現上當受騙。《星島日報》記者周三曾聯絡《城市知道-微日報》編輯,詢問是否能讓受害者小遠現身說法。不過,該編輯表示,基於私隱考慮,小遠不願接受訪問。

朱鎮波說,網路詐騙案較難破獲,因為騙徒都會使用假的IP地址。資料圖片
溫市警金融罪案組警長朱鎮波周三接受《星島日報》記者訪問時表示,溫市警從2011年至今,雖未收到任何涉及聊天軟件的詐騙投訴,但總共接獲了16宗針對盜用電郵詐騙的案件,騙徒犯案手段與「小遠案」類似,均訛稱家有急事,企圖博取親人同情。
朱鎮波又指出,相信許多市民在使用例如MSN、QQ這樣的聊天軟件時,都曾有被黑客攻擊,而遭竊取身分的經歷。他說,通常市民在電腦遭黑客攻擊後,都會花錢找尋電腦專家或安裝防盜軟件等方法解決問題,不會選擇報警,除非真的有人上當受騙。不過,即使受害者報警,警員也很難偵破案件,因為在虛擬世界中,騙徒通常都會使用假的IP地址,而且大部分詐騙來自海外,令到警方難以追緝或起訴疑人。
朱鎮波也提醒留學生,時刻確保電腦安裝殺毒軟件,並經常保養升級;同時,不要隨意打開陌生人發來來歷不明的網站鏈接,牢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此外,當有人通過郵件或聊天軟件發來求助訊息時,一定要親身實地的聯繫求助者,確認對方身分後再考慮提供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