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回复: 2

网友亲历:在加拿大农场打工(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1 1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载 (66.57 KB)
2011-5-19 17:11

http://www.sinonet.org/bbs/thread-53962-1-1.html


去农场打工,虽然辛苦,却也是乐趣多多,当作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吧。

大凡初到加拿大的中国新移民和留学生,多多少少都有过到餐馆或者农场打开的经历,这两样工作又累又脏,本地人大多不愿做。但是在加币和人民币1:7的汇率面前,中国人特有的吃苦精神也就有了发扬的机会。

上星期六,偕同军,妍,燕几位朋友,两男两女一起组成“打工别动队”,在烈日下感受了一番炼狱般的农场打工经历。

下载 (43.01 KB)
2011-5-19 17:11



早晨,天刚亮,朝霞满天,对去农场劳动来说可不是好兆头。

(一)

早晨起床已是五点二十分,第一班地铁五点四十五分到达我住所附近的Sauve地铁站,从这里乘车去农场的打工聚集地点Manur地铁站需要40分钟左右,六点三十分农场车准时出发,错过了第一班地铁就意味着很难赶上车了。

急急忙忙地洗了澡,穿上最结实最破旧的衣服,囫囵吞枣地吃了两片面包,往包里塞上昨晚做好的午餐三明治和两瓶水,一个苹果。一看时间,五点四十,天!平时,我可是需要8分钟才赶到地铁,赶紧出门,拔腿狂奔。

天空蒙蒙亮,一弯月亮还挂在天边,东方已呈现鱼肚白,看来是个大晴天。不过,这对去农场打工老说可不是很么好兆头。

气喘吁吁地赶到地铁站台,一看,好多人在等候,松了一口气,总算赶上了,正好五点四十五,可是,地铁怎么还没有来?这时候广播通知:请大家再等几分钟。刚定下的心又悬了,地铁迟到了,我还能赶上农场班车吗?

还好,五分钟之后,地铁呼啸而来了。一路上,提心吊胆,这是我第一次去农场打工,千万不要错过了。列车到达Namur 地铁站,只剩下两分钟,害得我又是一阵狂跑。一出地铁站,外面空无一人,他们三个人不会走了吧,我可是准时到达。不远处有几辆黄色的校车,这就是拉人去农场的车了,我赶紧跑过去,往车厢里瞅,还是找不见,倒是拉客的包工头恶声恶气地问我,上不上车,我摇摇头,一个人去有什么意思呢?

三三两两的黑人,印巴人,亚洲人上车了,还是没见他们来,已经是五点四十了,农场车相继开走。我正失望地打算回去,一抬头,他们三个人姗姗而来。

“怎么这么晚啊?车都开走了。 ”

“我们那里的第一班巴士没按时到,害得我们被耽误了”,妍和燕两位女士住同一个区,公车的问题,没办法。

“我起来晚了”,军笑着伸了伸舌头。

“那怎么办呢?”

“我们去那边,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车。”

妍上星期去了一次农场种草莓,带领我们三个人绕到一个商场旁边的停车处,果然,这里还停着一辆中巴,看上去上面坐满了印巴人。妍一看,包工头正是上次的那一位,赶紧跟他说,我们要一起去打工。包工头是皮肤黝黑的印度人,看了看我们,像是在农贸市场上挑拣干活的牛一样,嘴一咧,露出白森森的牙齿,伸出一个手指,“ONE, ONE! ”(一个人)

“We are group, together to here.”(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起去),妍一边大声说,一边把我们推上中巴,可是车上只有一个座位,包工头看看我们态度坚决,就让妍和军去挤他的小车,我和燕一起挤中巴的一个座位。

谢天谢地,总算赶上了,车上满是印巴人,其中也夹杂着几个貌似大妈,大爷级的华人,他们友善地向我们笑笑。一群印巴人当中,我们的黄皮肤算是异类了。车开了,在听起来还算动听的印度歌曲声中,一路向北。

下载 (104.98 KB)
2011-5-19 17:11



瞧我们的劳动装束,是不是很像难民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经过一路的颠簸,穿过片片望不到边的玉米地,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目的地,一大片等待种植的草莓地。从早上8点到下午六点,我们将要在这里干上整整十小时,报酬是每小时十加元。

趁着大伙换衣服的时间,我赶紧跑到草莓地旁边拍照,还没拍上几张,一旁一个小伙子边换衣服,边黑着脸对我说:“Please, change clothes!”(请换衣服),后来才知道,他是包工头的儿子。也是,这不是旅游团,而是打工队伍。我赶紧从包里拿出几个塑料戴,严严实实地绑在膝盖上,转身一看,燕竟然连脚上也套上了塑料袋。哈哈,后面说几位说中文的大爷,大妈们也是全副武装,但是比我们专业多了,用的是护膝,护腕,大妈们的还包上了头巾,只露出两只眼睛。怎么看,我们这伙人的装束都像穿上了乞丐装,个个都像是准备要去逃难的难民。

可是,问题来了,燕忘了带帽子,军起来晚,来不及吃早餐。劳动时,女人不经晒,男人不经饿。都是一个Group(团体),就是要发挥团队精神,互相帮助了。我赶紧拿出自己的太阳帽给燕,妍的车门锁住了,拿不出食品,燕毫不犹豫地贡献出了自己的午餐:两片面包和一片巧克力,我摸出包里的那个苹果递给军,还是让给先需要的朋友吧。总算解决了军的早餐问题,不用饿着肚子上阵了。

太阳已经升起,早晨的风,暖洋洋的,带一丝清爽。这样的气候,对于劳动来说还是可以忍受的。只是心里祈祷,中午时可千万别出太阳。

燕招呼我们,快涂上防晒霜,预防暴晒。我们四个人像戏子一样,个个都涂了大白脸,你看我,我看你,禁不住都笑了。

包工头大手一挥,像干鸭子一样:“Aller, Aller! Go,Go!( 走,走!), 我们三三两两地被赶上了草莓地。

种草莓,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已经整理好的垄上把草莓秧苗植入一个个事先做好记号的小洞里。包工头还算Nice,给我们准备了塑胶手套和小锄头,他的儿子则给我们做示范,首先用锄头把隔着铺在黑色的塑料薄膜下的小洞挖深,挖宽一些,然后把秧苗放入,再用手把土塞进去,把秧苗固定好,不算复杂。

开始劳动了,两个人一组,各在垄的两边面对面地种植。刚好,我和燕一组,军与妍搭档。可惜,我们凑不在一起,他们俩被分到了远处的另一垄。

  下载 (42.15 KB)

2011-5-19 17:11

这就是我们种下的草莓秧苗,很健壮吧,我们的汗水就洒在这边土地上。

(三)

大家开始埋头干活了,太阳也开始发挥效力,有些火辣辣的了,燕一声惊叫:“哎呀,我忘记戴帽子了。”原来她接过我的太阳帽后,随手就放在了包里,现在太阳有些火热了,恍然间才发觉。没办法,包在车上,不可能回去拿了,只好10点钟休息时在说吧。

开始还轻松,我和燕一面聊天,两手一边不停地挖洞,种苗。蹲着不好受,就把两个膝盖跪在垄上。以前只听说有跪式服务,没想到今天我竟然做上了跪式劳动。

农场的技术员来来回回地在垄间走来走去,检查我们种的草莓苗是否规范。包工头带上了一块橙色的头巾,瞪大眼睛,在田间地头巡视着,看谁偷懒。

“这个包工头还算不错了”,燕说,“去年我们摘草莓,那才是个恶包工头,不停地催我们快,快,快!不提供手套,也没有水喝,只能休息时喝自己带来的水,那真是又累又渴,难受死了。”对于去年的农场打工,燕记忆犹新。

“你打了多长时间?”

“那样的活一天就够受了,那个包工头,我可不想再遇到第二次。”燕心有余悸,仿佛说着是恶梦般的经历,不堪回首。

“钱赚得多吗?”
    “多什么啊,草莓不多,要睁大眼睛找,一天下来,也没摘到多少,也就是四,五十块钱。”

“那么拔葱,拔草呢?”

“拔葱,你可千万别去,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身手,一天能拔四十块钱就不错了。至于拔草,虽然也是计时,可是整天都要弯着腰,重复拔草那个动作,一天下来,两手起泡不说,腰都要断了,会累得你半死不活。”

“不是说有些葱王,可以一天挣两百多块钱吗?”

“那是有,可是你知道人家练了多久吗?”

是啊,葱王不多,那样的水平对我们老说是望尘莫及,真是好幸运,今天没上拔葱或者是摘草莓的车,那两样活是计件的,累死累活也就是四,五十块钱,像这样的种草莓,采取的是计时方式付薪,怎么说,一天八十加币也可以到手了。

渐渐地,腰有些困了,膝盖也跪得麻木了,我一屁股坐在铺有黑色塑料薄膜的垄上,坐着干吧。谁知道,没坐上一分钟,眼尖的包工头看到了,大声朝我吼:“Chinese, couldn’t do that!”(中国人,不能这么做!”)嗨,拿人工钱受人气,只好挪屁股下来了。

  下载 (78.66 KB)

2011-5-19 17:1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2: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田边的拖拉机,上面摆着一些秧苗和两桶水。

有些渴了,田边有水车,把锄头一扔,喝口水去吧。

“你慢慢走过去,多喝几杯,别急,当作运动,活动一会儿腰再回来”,燕对劳动有一些经验。长时间蹲在地上,腰都要断了,我一站起来,顿时眼冒金星,不过腰伸展了,还是舒服了一些。

水车离妍和军不远,我见缝插针地和他们说上几句话:

“嗨,你们感觉怎样?”

“手酸了,感觉有些累了,”军笑着回答。

“没问题,再接再厉!”妍豪言壮语,干劲十足。

“累了就喝口水吧。”

“Chinese, work!”(中国人,干活!)包工头看见我边喝水边聊天,以为我磨洋工,又指着我狂吼。

一溜烟,走回岗位。

“燕,你去喝水吧,悠着点,别急!”困难时期,只有互相鼓励了。

燕慢慢地站起来,先舒展一下手脚,伸伸腿,弯弯腰,再慢慢地向水车走去。

太阳越来越毒辣了,我额头上满是汗珠,几滴汗水不小心流入眼里,混合着防晒霜,顿时感觉满眼火辣辣的,一会儿就满眼泪水了。

“怎么了,那么伤心?”燕看到了,开玩笑地问我。

“不是了,是防晒霜和汗水进眼了。”

“你擦一下吧,我帮你种这几行。”

“没关系了,我挤几滴眼泪就好了,用泪水清洗比较好。”

其实不用挤眼泪,我已是满眼模糊了,过了好一阵,眼睛才能看得清楚。当然,期间两手还是不停地干活,幸好,没让锄头伤着手!

总算坚持到十点钟了,可以休息十五分钟,大家都向水车涌过去,喝喝水,解解乏,活动活动筋骨。

燕快步向中巴车上走去,这个鬼天气,太阳越来越毒辣了,不戴帽可不行。

我和妍,军边喝水,边谈感受。军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来农场干活,大家感觉都差不多,还可以忍受吧。

“小伙子,现在是早上,你们还可以坚持,中午和下午就难受了,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啊。”一位国内来的老人家善意地笑着对我们说。

“谢谢了,我们会注意的。”异国他乡,彼此之间,同胞们还是互相关心的。

“哎呀,你们看,燕大变样了。”妍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我转身一看:燕袅袅娜娜地走过来,头上用衣服包住了头,恰巧在头部有一抹鲜红,像是戴上了一顶红帽子,两手各戴上了一对红袖套,身上穿的是一件淡青色的短袖。好别致的打扮!可以拿今天的最佳服饰创意奖项了。

“别笑我了,这也是不得已的啊,你们看,脸和耳朵都可以遮住太阳了,还可以吧。”燕真是巧手,我们对她的奇装打扮赞不绝口。接着她把帽子递给我,这下,我也可以遮遮阳了。

十五分钟一下子就过去了,仿佛还没活跃筋骨,还没好好地缓过劲来,又要像牛一样的下地干活了。

  下载 (69.51 KB)

2011-5-19 17:11

呵呵,这样的装束可以获得最佳服装创意奖了。

(四)

这一次,我们换到了另一道垄,和包工头的儿子儿女相邻,他们大概在二十岁左右吧,和父母一样,都是黑呼呼的,与我们一起聊天,态度还算友好。

我想,他们兄妹俩也是寂寞得发慌了,两人天天面对眠地干活,也说不出什么新鲜话题,和我们还可以交流一下不同的文化习俗。

说来也有意思,尽管太阳越来越毒辣了,但是我们聊得很高兴,时间过得飞快,也不觉得很累。

从他们的口中知道,他们一家也是新移民,来了三年多,女儿今年十七岁,在读高中,儿子告诉我们,他已经从麦基尔大学毕业了,学计算机,现在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时薪五十加币。天啊,我和燕简直难以置信,这个薪水实在是太高了吧,接着他又解释,他干双倍的活,所以薪水高。

这一番话让我和燕发了好一阵感慨,瞧人家的孩子真孝顺,这么高的薪水还来帮父母干活,为父母分忧。不过,我一想,有些疑惑,妹妹说才来了三年多,怎么哥哥就在这里读完大学,还进了大公司工作,在麦基尔大学读一个专业在怎么样也要四年啊。

“He is a liar!”妹妹不高兴了,大声说哥哥是一个撒谎者。

呵呵,也没什么,就当做是哥哥的一个理想吧,毕竟有梦在,生活就会有希望。

我们边干活边接着聊,印度电影和歌曲,我们很感兴趣。

“你们印度人都像电影里那样经常经常唱歌,跳舞吗?”我有些好奇地问。

“是啊”,妹妹顿时美目舒展,仿佛回到了家乡,“我们印度人确实很喜欢唱歌,跳舞。”虽然有些黑,妹妹长得倒是眉清目秀,不像哥哥,五大三粗。

不经意,我发现,哥哥也是坐在垄上干活,正好我也感觉弯着腰受不了了,也一屁股坐上去,提醒燕也这么做,反正技术员也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妹妹问我们知道唱什么印度歌曲吗?

这可把我难住了,我只会一调子,那些电影里的印度歌曲,似乎都是一个调子,叽哩咕噜的,我可发不出印度音。

燕还有一些印象,哼起了印度电影《流浪者》的主题曲,可是他们兄妹俩像看怪物似地盯着我们,好像在怀疑这是不是印度歌曲。毕竟,这部电影太老了,对他们来说,在多如牛毛的宝莱坞电影中,这应该是过往烟云了。

真想建议兄妹俩也像印度电影里一样,在田头载歌载舞一番给我们做做现场表演,然后其他的地里的印度人也丢下锄头,跑过来和兄妹俩一起唱,一起跳,一起乐,一起疯,那该是多么有意思啊。呵呵,转念一想,手里还拿着锄头,这是在农场干农活,就别这么浪漫了。

我们又接着聊印度的文化,饮食,他们也不停地问我们一些中国的文化风俗和趣事。时间就在我们的谈笑中过去了,这两个多小时竟没有多少累的感觉。

十二点半到了,午饭时间半小时。

  下载 (90.1 KB)

2011-5-19 17:11

午间休息,四个人在林子里留影。

(五)

中国人爱扎堆,这个午饭时间也不例外,大家躲进田边的树林里,打开饭盒,边吃边聊。燕的午餐和巧克力贡献给了军做早餐,还好,我还有一个三明治(也就是两片面包夹了几片香肠),一分为二吧,军则分享妍的那一份午餐,有苦有乐大家一起分担。

  下载 (104.18 KB)

2011-5-19 17:11

这种时候吃一个橙子,感觉会特别甘甜。

聊了才知道,这几位大爷大妈可真不简单,有几位是副处以上的领导。眼下退休了,来加拿大看儿女,闲不住,就结伴跑出来打工赚钱。

“你们年级这么大了,在家里带带孙子孙女就好了,这样的活,多累啊。”

“这有什么呢,当作是锻炼,活动老骨头。再说吧,加币那么值钱,一比七啊,这就叫加元的诱惑。”一位大妈快言快语地回答。

“你看那位老中医,他来快一年了,农场,工厂都做过,现在都快挣上一万加币了,那就是七万人民币啊。”另一位大妈两眼放光,满怀羡慕地告诉我们坐在林子另一端的老中医的打工故事,可是,看着那位精神矍铄的老中医,我却兴奋不起来,反而有一种悲哀:像他们这样的地位和年纪,在国内受人尊敬,退休工资也不少,劳碌奔波,养儿育女,操劳了一辈子,为什么不好好地享享清福,反而来加拿大的农场受苦呢?加元的诱惑真的有如此之大吗?或许,他们的儿女们也是刚移民到加拿大没几年,或者是在学习,或者是工作不稳定,他们想帮儿女们分担一些经济负担吧,想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有些沉重:可怜天下父母心!

  下载 (72.92 KB)

2011-5-19 17: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10-24 19:30 , Processed in 0.019454 second(s), 17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