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回复: 0

精美诗歌 | 和平的春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8 0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遍江北底野色都绿了。
柳也绿了。
麦子也绿了。
细草也绿了。


水也绿了。
鸭尾巴也绿了。
茅屋盖上也绿了。
穷人底饿眼儿也绿了。
和平的春里远燃着几团野火。

康白情,字鸿章,原名树嘉,四川安岳人,“五四”时期的重要诗人与评论家,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他的诗,不拘体式,自由活泼,却又极强调“诗的精神”。其诗歌成就恰如胡适所言:“白情只是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他无意于创造而创造了,无心于解放而解放的成绩最大。”此言不虚!但纵观康白情的诗作,其成在“自由”败亦在“自由”。他的诗,意象大多比较松散,唯有这首《和平的春里》,以一“绿”字贯穿始终,意象绵密多致,意境凝重饱满,堪称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全诗共九句,竟连用了八个“绿”字,使整首诗如中国传统的水墨大写意一般自然流畅,如一笔笔浓重狂肆的绿墨蔓延无际。全诗中的八个“绿”字,虽内在意绪判然有别,却又一气贯通,形散而神聚。前七个“绿”字,与诗题中“和平的春”相应,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令人欣悦的自然春光图。而第八个“穷人底饿眼儿也绿了”之“绿”中,透露出来的则是诗人对未来的莫名的忧虑和不祥预感。表面看来,“穷人底饿眼儿也绿了”之语,使诗中的欣悦恬适一变而为狂躁不安,一下子撕破了前面精心营构的春景,似给人断裂与突兀感。但却正是这断裂与突兀,使明媚宁静的自然春景与飘忽可怖的社会危机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令人震撼地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不安,从而加强了这首诗意蕴的沉郁与凝重。
诗中值得称道的还有最后的结句:“和平的春里远燃着几团野火。” 诗人以“野火”进一步暗示了那未知的潜在危机,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忧虑。这“野火”,显然即“穷人底饿眼”之隐喻。诗人忧虑的是,“穷人底饿眼”中闪烁的“野火”,将有可能把“和平的春”烧成动荡的“春”、愤怒的“春”、流血的“春”。这首诗的重要价值在于,虽短短数语,却为中国现代历史留下了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缩影。
*选自《精美诗歌最新读本》——《和平的春里》
图片资源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精美诗歌最新读本》
主编:杨守森 耿占春
山东友谊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来源: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JA4q7J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10-25 12:25 , Processed in 0.022397 second(s), 17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