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回复: 0

纽约时报:中国人矛盾看美国 东西方矛盾看中国(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 06: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纽约时报》1月19日发表文章《重回中国,小心说话》。作为留学美国的中国人,作者发现,当她回到中国,留美经历似乎只会让自己与别人疏远。她的观点常常不被视为客观,还会被视为不再忠于祖国、盲目崇拜美国的表现。
以下是文章节译:
赴美留学7年后,我再次坐到外婆的餐桌旁。她问,“这次何时回美国?”我告诉她自己想在中国当自由撰稿人。外婆接连向我提出问题:报道哪些?会替中国说话吗……她本人曾是从业几十年的记者。我说:“我为中国记者能忍这么久感到奇怪。我要是他们中的一员……”外婆打断我, “你当然觉得奇怪。你在国外待太久了”,她啪地放下筷子,“这只是中国新闻业的运作方式。你懂吗?中国不是美国!”“高傲”、“无知”和“半个美国人”等字眼不停从我耳畔飞过。
17岁时离开中国赴美就读,我很快意识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迥异于我所熟悉的。渐渐地我对中国的理解演变为一幅混乱的印象派画作:来自东西方的新闻和观点并列其间,宛如相互冲突的色彩,拒不形成完整形象。

《纽约时报》:敏感中国人矛盾看美国
但这正是我回国后迫切希望与亲朋好友分享的形象。一天,在出版社任主编的妈妈谈及准备出版的新书。“是关于犹太人的”,她说,“展现隐藏在其企业家成就背后的秘密。”我常听到中国人有关犹太人的类似议论。我小心地指出其观点有种族成见。妈妈不耐烦地看了我一眼,“在中国这并无冒犯之意。不能因为在美国怎样,就意味着我们在中国也必须怎样。”
我常常发现,同美国的熟人相比,与中国的亲朋好友更难以谈论中国。在美国,我的中国经历会使我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但在中国,美国经历似乎只会让我与别人疏远。我的观点往往不被视为客观的,而是不再忠于祖国、盲目崇拜美国的表现。
中国人正成群结队出国。留下来的人在抱怨的同时,以心驰神往的口气谈论美国。“我听说美国人可免费看病,人人都能找到工作……”一名因买房而负债的朋友说起她堂妹在弗吉尼亚州的“好命”,“她大学毕业后4年就买了房,只不过是个中学老师!”
若我以这种方式说美国,朋友们会投来被冒犯的眼神。但当我试图解释美国的医保、考试等存在的问题时,他们的目光又会变得游离。那名朋友听到我谈美国房产税时说:“我何必知道那些。在中国你甚至付不起首付!”
我逐渐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同遥望窗外却只是顾影自怜的人一样,许多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环境清新、福利慷慨、政治透明,只是他们的想象,专门用来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照。这正是我对中美的评论令其感到刺耳的原因:将美国理想化的背后是他们对中国抱有的同样希望和期待,也凸显他们对外界批评中国的异常敏感。
[来源:观察者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10-25 15:50 , Processed in 0.015151 second(s), 16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