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可能产生的后果
公立医院同私立医院竞争的力度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私立医院的进入将会怎样影响市场动态?虽然私立医院在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它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却一直不大。2011年,私立医院的住院病人仅占到所有医院住院总和的10%。中国的私立医院要么是高端的专科医院(主要服务对象是外籍人士和有钱的中国人),要么是提供选择性服务(比如整容手术)的小型医院。要想实现2015年占据20%市场份额的目标,私立医院就需要快速扩张。此前,中国的政策宣布后,私人投资者对这个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目前的市场动态显示,大部分医院行业新进入者的动机都是利润,而这其中的主体又是私立医院、制药和医疗设备企业集团以及房地产开发商。虽然不同的省级特大城市、副省级中心城市战略各不相同,但是家庭购买力强和公共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的富裕区域还是更有可能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覆盖。为了最大程度提高销售额,投资人描绘了一种双轨制的战略:一方面瞄准收费昂贵的高端专科医院,另一方面购买公立医院,特别是那些同社会保险计划签订了合同的医院。虽然有些投资者也在建设自己的医院,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还是选择购买现有的医院以便自己能够接管现成的设施和员工。各种各样的合资公司也通过与知名的医学院合作,试图提高自己的声誉。 现有市场竞争对医院效率和服务质量领域的科学文献结论十分多样,这主要是受制于不同制度环境的原因。除了极个别例外情况,大部分已出版的文献都没有针对不同所有权类型的医院竞争展开调查。几个研究的调查者指出,营利性私立医院的存在对于提高公立医院效率而言具备积极作用。然而另一方面,私立医院的存在也导致公立医院需要收治更多重症病人。因为私立医院以营利为目的,他们的服务对象限制于那些患病不太严重的病人。对比不同所有权类型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花费成本的研究普遍认为,相比于非营利性医院,营利性医院意味着更高的患者开销和更低(或者)相同的服务质量。不过具体数据差异程度因为研究的数据来源、时间和覆盖区域等因素而不同。管理学文献中的证据表示,营利性私立医院在管理方面效率更高,而这种竞争能带来管理效率提升幅度方面的改善。不过在中国,如果公立医院继续受制于官僚制度的管辖,那么同私立医院的竞争可能就达不到提升管理的效果了。 中国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竞争更类似于营利性医院之间的竞争。我们推测,私立营利性医院进入市场同现存公立医院的竞争之后,他们会提供更高的报酬以吸引最好的公立医院医生前来。同时,他们也会引进最新且价格昂贵的高科技设备,以便能够对外释放自己提供更高质量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信号。实际上,私立医院高昂的花费会转嫁到患者或者社会医疗保险身上。为了应对,公立医院需要提供自己员工的工资并加入医疗设备的“军备竞赛”。这样的做法会进一步影响以初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提供模式的建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预测私立医院进入市场也许会加剧过度使用高科技诊断检查和过度开具昂贵药品的现象(只要检查和药品能产生利润,这个现象就不会停止)。而且,病人经常不能判断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也加剧了这一问题。如果私立医院的母公司是制药企业或者医疗设备公司,那么开药过量现象的刺激甚至会更加增强。十二五计划已经将生物医学产业划定为七个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因此制药和医疗设备集团都在“磨刀霍霍”,意图进军中国市场。 虽然中国政府在2005年发布了需求证书政策,对昂贵医疗设备的购买进行了管理控制,但这一政策并没有被有效地执行。针对中国四个城市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城市中CT和MRI设备的数量在2006年到2009年期间平均增长了50%之多。 总体而来,我们的评估认为中国建立可负担且公正公平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前景堪忧,而且在向以初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提供模式转型的过程里也是困难重重。大型公立医院盈利的目的会导致医疗支出的扩大、药品和检查的滥用以及公立医院缺乏同初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进行整合的动力。私人投资的进入会进一步扩大这些趋势。为了保持支付能力,社会医疗保险可能会限制支付额度、减少对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资源支持并将高额的医疗支出转移给病人,使他们自费承担。双轨制的系统会出现,富人享受营利性私立医院的服务,而其他阶层人民则要去使用其他医疗服务。这就导致医疗领域获得权力和获得治疗两个方面的不平等。长期来看,人口的健康情况会恶化,而持续增长的医疗保健支出压力会不断增加。
|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10-25 00:15 , Processed in 0.015051 second(s), 18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