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7|回复: 1

电吉他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0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吉他由于被广泛的应用于摇滚乐里,所以也称之为摇滚吉他。电吉他顾名思义是需要接“电”的,这个电是指电吉他本身没有音箱,它需要电子拾音器来接受声音。其实拾音器就类似我们用的麦克风,如果麦克风带电,谁还敢用?

电吉他与其它吉他最大区别是没有共鸣音箱,它采用电学原理发声,通过扩音器把声波信号放大。而且电吉他往往接很多声音效果器配合适用,例如重金属、失真、合唱等来制造“惊天动地”的效果!

电吉他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流行音乐中,你几乎会在任何一首最流行的歌曲里找到它的影子。

电吉他 pick-up 的发明是为了使吉他发出更大的声音,也因此有了所谓 "" 吉他。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能量的转换装置,对音色有很大影响。早期研究发展 pick-up 多在 FenderGibson 为主的大公司内进行,不同于今日百家争鸣的局面。


关于 pick-up

pick-up 简单明了的翻译就是"拾音器",因为他像麦克风一样负责收音,不同的是作用方式。电吉他上的 pick-up 由磁石与线圈组成,当弦震动改变磁场时,线圈便会产生微小的电流。这个电流是非常微弱的,所以必须经过扩大机放大再推动喇叭才能发声。 一般常见的拾音器可以分为Single-coil ( 单线圈 ) Humbucking pick-up ( 双线圈 )

单线圈拾音器通常音色较亮、杂音大且出力较小。右边是一个常在Fender Stratocaster 上见到的单线圈拿掉外盖的样子。上方六个圆点是磁石,下面缠绕数以千计的铜线,从底部两条线输出电流。早期的电吉他不论FenderGibson 都是使用单线圈拾音器。
双线圈出现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955 Seth Lover 发表的 Gibson PAF*。他在两组磁极相反的磁石上缠绕不同方向的线圈,利用相位( phase ) 相反互相抵销的原理 ( out-of-phase ) 来消除杂音,因此而得名 hum-bucking。他的音色较单线圈温和饱满、出力大,但由于 phasecancellation 会有某些高频衰减。
双线圈、单线圈各有特色受不同的吉他手拥戴,许多琴的设计更是同时装有单线圈和双线圈。一般常见Fender Stratocaster 装有三颗单线圈,而Gibson Les Paul 则装两个双线圈。另外H-S-H ( 双单双 )S-S-H ( 单单双) 的组合也很常见。

* Seth Lover 本人曾表示30 年代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双线圈,并非他 1955 年首创。但他的双线圈使得 Gibson 得以和 Fender 分庭抗礼而影响深远。Seymour Duncan 就曾经发表 SH-55 来表达对这位双线圈之父的敬意。


不同的磁石有什么差别?

由于一般天然磁石的磁性太弱,人们改用合金的人工磁石来作pick-up,也比较容易做成合适的大小。Seth Lover 曾经发表过一颗铝 ( aluminium )、镍 ( nickel )、钴 ( cobalt ) 合金( 因此得名 "Alnico" ) P-90,当时这种 P-90 出力大得足以让扩大机产生破音。时至今日Alnico 饱满的音色仍相当受欢迎,也有应用在喇叭单体上面。另外常见到的就是"ceramic" 磁石,它的出力更大、音色更明亮。


什么是"string pull"

强力的磁石能增加出力,相反地减弱了弦的震动导致sustain 变差。一些标榜所谓 "low stringpull" 的拾音器,便是针对这个缺点改进的;它们号称能减少磁石对弦的吸引( pull ),维持 sustain 和音色。随着时间增长,磁石的磁性会自然减弱,这就是为什么 vintage 拾音器有更自然的 "low stringpull" 效果。

磁石的南北极磁性配置关系着输出讯号的相位,对双线圈及两个以上的单线圈搭配( 例如 Stratocaster 的二、四段 ) 使用有重大影响。这个问题必须同时考虑线圈缠绕的方向,下面会有进一步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00: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线圈的影响

拾音器线圈通常使用极细的铜线缠绕,缠绕越多圈能得到越大的输出、更多中频并提高效率;但缠绕越多则阻抗随之增加,高频流失越多。早期的人们实验各种方法增加线圈缠绕的数量、改变形状、大小等等,于是有了更多不同的设计。同样是单线圈,GibsonP-90 就要比一般的 Fender 单线圈要大许多,音色也非常不同。

测量一个拾音器的电阻值 (单位是奥姆:ohm ) 可以推测它的线圈缠绕圈数,进一步藉这些数字想象一个拾音器大概会是什么音色、有多大的出力等等。不过我们必须注意,电阻的奥姆值受到材质、线径等其它因素影响,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缠绕的线圈数。BillLawrence 就以缠绕相同 18,000 圈来说明,使用 45 Gauge* 的铜线( 得到电阻值 38.5 k-ohms ) 要比使用 42 Gauge 的铜线 ( 20 k-ohms ) 多出将近一倍的奥姆值。尽管如此,电阻值仍是判断一个拾音器最方便快速的方法,所以许多厂商仍会提供给消费者参考。在这时候,我们必须注意线圈是否使用相同材质、线径所缠绕,否则便没有意义。

我们要记得单凭电阻值来判断一个拾音器是不够的,而且它和拾音器之间没有直接关连。因为拾音器所产生的是交流电,电阻( Resistance ) 则是由电表送出直流电以量得的。在交流电的领域中,电容及电感都会阻碍电流流动,两者的大小又受到频率影响;综合电阻、电容抗( Capacitive reactance ) 和电感抗 (Inductive reactance ) 在向量上的和才是交流电的"阻抗" ( Impedance )。阻抗值同样用奥姆表示,但测量时须依赖其它精密仪器和数学方程式计算。其它诸如涡电流的干扰、透磁率等因素也都对拾音器有相当程度影响。

最后必须注意线材的绝缘体( insulator ) 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用于缠绕的铜线俗称漆包线,常见的披覆( bake-on coating ) 有三种不同材质:formvarPlain Enamel Polynylon。不同材质拥有不同化学构成和厚度,影响拾音器整体的电感( Inductance ) 和电容 (Capacitance ),音色也因此不同。

* Gauge 指线径粗细,有时人们以号数称之。号数越大代表绝缘体内的铜线越细,但相同号数亦可能拥有不同实际线径。线径越细则电阻越大,进而影响阻抗值和音色。


手工缠绕 (scatter winding ) 和机器缠绕 (machine winding ) 有何不同?

首先我们要知道,拾音器线圈的缠绕或多或少都要倚赖机器;即始是单线圈pick-up 也常要缠绕八千圈左右,徒手缠绕非常困难。Leo Fender 曾发明一种缠绕机器,半手动地由人操作并引导线圈的平顺。直到1965 年被 CBS 买下后,Fender 才使用全自动机器来缠绕以确保质量。

手工引导的缠绕方式比较散乱、随机,没有固定模式、圈数和张力( tension ),因此称作 "scatterwinding",每个成品的差异非常大;全自动缠绕虽然维持了稳定质量,人们却发觉音色没有以往来的好。这其中的原因相当复杂,大致是由于不规则缠绕与随机的重迭破坏部分电容抗的缘故。现今不少拾音器标榜手工缠绕不外是为了重现vintage 音色;至于好坏唯有用过才能判断,手工缠绕并不保证音色一定好。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5 15:42 , Processed in 0.014012 second(s), 20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