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所指的金融与投资是指专业的融资、并购、交易、私人股权、共同基金、对冲基
金和风险投资等等,这些活动由具备从业资格的职业人士来完成。一般人业余进行的投资、借贷、合资等行为,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所以你可能发现,本文描述的某些谣言,在业余金融和投资行为中是正确的,但它们不适合于专业人士。
1号谣言: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名字是金融市场的主角
随手打开《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或类似的刊物,总是能发现许多分析师或经济学家在讲话。他们背后都有一些非常显赫的名字:GS,MS,ML,DB,等等。如果只看这些刊物,我们很容易把这些名字理解为金融市场的主角,是它们决定了价格、成交量和一切走势。
但这不是事实,因为它们只是中介商。对外行而言,它们拥有一个气派的名字: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而内行一般把它们称为“经纪商/自营商”(Broker/Dealer),这精辟地描述了它们的两大功能:帮助客户进行融资和交易,用自己的资本进行投资和投机。
因为这些公司只是中介商,所以它们必须不停地发表言论,打免费的广告,让全世界都注意到自己。如果你掌管着1万亿美元资产,并且要亲自作出投资决策,你肯定绝对不会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经纪人,为那些拥有1万亿美元资产的人提出建议并提供服务,你肯定会尽可能多地接受记者采访,以便给那些真正掌握资产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投资银行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存在的唯一目的。
当然,GS和MS这样的中介商也拥有庞大的投资管理部门,BCS的投资管理规模甚至是全世界最大;但是这些投资管理部门和投资银行部门是分开运作的,它们的基金经理可能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的经济学家说了些什么。
ML,Citi和许多其他投资银行没有自己的投资管理部门,GS,MS和DB的投资管理规模大致在2000-5000亿美元之间,听起来挺吓人的。但是很少有人听说以下的名字:Fidelity拥有1.4万亿美元,StateStreet拥有1.2万亿美元,CapitalGroup拥有大约1万亿美元,Vanguard拥有8000亿美元。
以上任何一家都相当于三到四家顶级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所以,当中国私募基金挺进香港,声称要把GS和ML赶出去时,他们完全错误理解了金融市场的角色关系。他们不应该把经纪人赶出去,因为经纪人是为所有人提供服务的,否则市场无法运转。
2号谣言:只要做足功课,个人投资者可以轻松击败机构投资者
这是彼得-林奇反复强调的谣言,但是你可以去做一个验证——在10年以上的长期内,真正打败了机构投资者的个人非常少,大部分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机构的食物。在中国,你也可以随机调查100个自己操作的股民,问问有多少人在过去2年、3年或5年内打败了市场。许多人会告诉你,不但没有打败市场,甚至没有赚到一分钱。
林奇认为,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耐心,更少的投资限制,可以自由购买小盘股、陷入困境的股票,不用向别人反复解释自己的决策,等等。机构投资者需要向无数个人和其他机构负责,需要应对堆积如山的法律和规制问题,其交易成本往往也不低于个人。但是林奇没有告诉你,机构投资者的高成本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他们可以最快速地获得市场信息,并且在重大危机到来之前提前跑路,而你却被蒙在鼓里,直到最后一刻。
一个掌握1000亿美元的基金公司,每年至少会向华尔街支付1亿美元的佣金和“软钱”,并在市场出现重大波动的时候与华尔街合作。作为代价,华尔街的分析师会不停地给基金公司打电话,发送邮件(谁给的钱最多,谁就会第一个接到电话),使基金经理永远比市场提前1小时知道最新消息;当基金经理有几十亿美元的重仓需要抛售时,华尔街会绞尽脑汁地为他卸货,甚至不惜让自己蒙受亏损,以维持良好的客户关。
当你通过报纸、网络和手机短信监视市场动向时,机构投资者早就把这些东西纳入了备忘录。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不高——当他们从券商那里获得一个重要信息,总是先照顾自己的老鼠仓,最后才轮到客户。在中国,如果你真的能够侥幸打败机构,这多半不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如你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不道德。
3号谣言:对金融和投资来说,专业知识是无足轻重的
彼得-林奇不停地告诉我们,要在市场上生存,艺术和历史知识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索罗斯也告诉我们,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哲学,而不是经济学或金融学。
如果你有幸参加过投资银行或机构投资者的面试,你肯定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很少询问艰深的专业问题,大部分问题都围绕着性格、经历、价值观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打转。这是否意味着你可以一边研究哲学,一边成为超级银行家?或者一边学习绘画,一边当上对冲基金经理?
事实上,你听说过的所有名声赫赫的金融界人物几乎都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沃伦-巴菲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乔治-索罗斯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荣誉学士(相当于硕士),彼得-林奇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罗伯特-鲁宾(高盛前联席总裁、美国前财政部长)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硕士和耶鲁法学院的法律博士,斯蒂芬-施瓦茨曼(黑石创始人和CEO)是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等等。
大部分银行家都是MBA(工商管理硕士)或JD(法律博士),基金经理和交易员一般学习金融、会计或经济学。你也可以发现不少出身工程学、数学或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士,但是极少有人受的是历史学、艺术或哲学教育——即使有,他们后来一般都去过商学院镀金,然后重新开始。
解释这个事实很容易,就跟拍电影一样——大导演总是会告诉你,他们成功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自己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宗教信仰等等。他们不会告诉你,自己能拍出电影首先是因为在电影学院接受了如何放置三脚架和如何设置光线的训练,也不会告诉你各种镜头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对于他们那个档次的人而言,这些可能都太简单了,可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这些非常简单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