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ohn 于 2016-5-27 12:37 编辑
辞职的人那么多,但没有一个人去写职业生涯,因为体制内有太多的潜规则,即便愿意离开那个地,他们也觉得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可能就会受到体制的报复。但我觉得,作为一个人,必须得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如果想说什么东西,永远不让你说,你可能放弃了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曾经因为没有完成交警罚款任务,领导要扣钱,一级警司吴幼明写下《交警为什么都热爱罚款》实名披露到网上,引发轰动。这是十年前的事情,谁也没想到,吴幼明又突然成了“网红”。今年5月,人大硕士雷洋死亡事件后,吴幼明回忆当年“抓嫖”的文章被广泛转载,他也接受采访再度回忆当年的从警经历。(图:吴幼明,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一级警司告诉你:他是如何抗拒自己被体制化的
一级警司吴幼明的所作所为被人称作“体制里的行为艺术”,他将体制内的潜规则公布到网上,每一步都尝试去触碰底线,他说自己要去试一下体制的弹性在哪里。
最终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吴幼明被辞退了。响应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反映公安截访问题的提案,写了《基层民警向两会进一言:政府行为中应该禁止截访行为》一文。“两会”结束当天,他就接到了辞退通知。吴幼明知道自己是碰到底线了。
不过,这已是9年前的事了。2007年3月,吴幼明接到辞退通知,原因是所办民刊《水沫》被认定为非法刊物,而这本文学杂志曾在当地被当作正面典型广泛宣传过。被辞退后15天,吴幼明跟妻子周丽从湖北黄石到北京宋庄,过上了“无所事事”的艺术家日子,远离了体制。
谁也没想到,吴幼明又突然成了“网红”。今年5月,人大硕士雷洋死亡事件后,吴幼明回忆当年“抓嫖”的文章被广泛转载,他也接受采访再度回忆当年的从警经历。
吴幼明被辞退后,自费印刷了25万字的《从警十三年》非虚构叙事著作,回忆了自己做城管、巡警、民警、交警的职业生涯,里面记录了他“抓嫖”“刑讯逼供”的经历,以及他个人的反思,每一篇都直指公安的弊病。出版社觉得内容特别好,但都怕风险不敢出版。雷洋死亡事件后,不断有人加他微信要求买书,书很快卖完,需要再版。
媒体人石扉客在其个人公号透露,他曾给《从警十三年》写序《维稳年代的警队纪实,文艺警察的沐火记忆》,想发在一个专栏上,但被编辑压了下来,后来发到个人公号上,不久公号被封了。
近些年,不断有人从体制内离开,但始终没有人向吴幼明一样实名记录下曾经的经历,尤其是警察。
吴幼明从1994年参警,到2007年被辞退,他自称这是一个不断自我觉醒的过程,也是一个抗拒环境对自己体制化的过程。
20岁出头的吴幼明特别盲从,参警是父亲的意愿,觉得公务员福利好。入职后,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打电话要见一个黑社会头子,对方拒绝了,后来这人被强制抓了,吴幼明拿着警棍劈头盖脸地打。也曾因为“抓嫖”罚款罚得多成为了“骨干”。
转折发生在1996年,吴幼明跟人在湖北师范学院合开了“水沫书屋”,在校园里贴宣传海报,在80年代末那场政治风波后,校园成为了敏感地带。吴幼明被认为“政治上不成熟”,工作被调离。4年后,他办了文学刊物《水沫》,给文化圈、艺术圈的名人寄杂志,结识了不少名人,他们让吴幼明在权利意识上开始觉醒。
在被调到交警队后,吴幼明开始不愿意完成罚款任务,他认为“这是对弱者的剥夺”。他们在会上通知过哪些车牌号不能开罚单,即便开了最后也会找到支队长签字作废,有能力的人罚不了,罚的都是无权无势的人。
不服扣钱,吴幼明问领导要收据,准备找上级部门投诉,国家明确禁止给交警下达罚款任务。吴幼明试图在体制内部解决问题,但最终他发现根本解决不了。吴幼明开始在网上写文章,披露体制内的弊端,网友给他发短信、打电话表示支持,在体制外,吴幼明获得了支持。
吴幼明说自己的同事们在体制内都很分裂,有几个同事“疯了”,只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慢慢妥协了,“离开体制需要勇气”。
吴幼明在抗拒环境对自己体制化的过程中反而获得了勇气。父母曾担心吴幼明太过书生气,离开安稳的体制无法生存。被辞退后,母亲抱着吴幼明大哭一场。吴幼明和妻子到宋庄时曾协定,3年内如果没有收入来源,花光积蓄就回老家。没多久,一位南京的交警买了他们的第一幅画,在宋庄的日子这样一过就是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