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144)旗下中集B股上周創先河公布「B股轉H股」,為本港H股提供「新貨源」,不少投行旋即游說其他B股來港。不過,「B轉H」在上市及交易層面涉及不少技術問題,據悉港交所(388)正檢視箇中細節,會與內地監管部門協調。
中集B轉H方案有向股東提供現金或換H股選擇,但境內股民只容許在港「沽H股一次」,且要承擔匯款﹑雙重佣金﹑碎股交收﹑稅務和交易時差等額外成本,條件明顯境外股民輸蝕,故投行人士估計,除非境內股民有信心中集變身H股後會股價勁升,否則只會傾向選擇收現金。
境內股民較輸蝕
中集B佔總股本53.73%,餘下為A股。中集B權益分散,主要股東招商局等(合計持中集B 24.6%)已承諾換股,但假如大部分境內股民選擇收現金,令中集如同私有化,屆時恐難符合在港上市必須有最少300名公眾股東的條件。
熟知上市要求的人士稱,港交所當然希望迎接內地B股,以配合內地把B股市場「循序淡出」的政策大方向,惟所有在港發行H股的企業也要符合同一套上市標準,B股在某些範疇應否得到酌情豁免,則要再作研究。據悉不少投行已主動游說企業棄B投H,惟假如港交所的上市及交易要求未能相應調節,B轉H仍要面對不少技術難題,暫難以成為本港新股動力。
新版直通車前奏
內地法規一向嚴禁境內股民直接投資境外股票,外界有人視這次中集B轉H為變種「直通車」。有中資投行人士認為,中集鎖定境內股民必須經由中、港指定券商及結算所「點對點」交收股票及款項,並要即時把境外套現資金匯回內地,操作上與「專項QDII(又稱富戶直通車)」接近。然而,中集以介紹形式B轉H不涉新錢流入,理論上不是直通車,但操作形式可視為試行新版直通車的前奏。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提出,本港可研究新股直通車,讓內地股民以投資新股作起步。他最近亦表示將積極研究與內地結算機構「互聯互通」,配合內地他日放行資金外出。

■據悉港交所正檢視「B轉H」箇中細節,會與內地監管部門協調,圖為行政總裁李小加。資料圖片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 ... 444181d40415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