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回复: 0

《南华早报》20.6億被阿里巴巴「淘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7 10: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早》被阿里巴巴「淘寶」20.6億買入 疑涉江派資金斷水「阿里巴巴欲購《南華早報》」的消息流傳月餘,阿里巴巴於12月11日正式公布收購《南早》,昨日《南早》再公開售價為20.6億港元,較《紐約時報》等預期的7.8億港元高出1.6倍。(大紀元)

【大紀元2015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香港百年老報《南華早報》正式易主。南華早報集團昨日公布,同意以20.6億港元的價格將《南華早報》等旗下的媒體業務賣給阿里巴巴集團。此前,包括亞視、《新報》、《成報》、TVB、臺灣東森電視等頻頻易主或關閉,有分析認為,當年曾大舉在海外購買媒體的中共江派資金斷水,令香港乃至臺灣傳媒業出現新一輪「洗牌」。

阿里巴巴欲購《南華早報》的消息已流傳月餘,阿里巴巴於12月11日正式公布收購《南早》,昨日《南早》公開售價為20.6億港元,較《紐約時報》等預期的7.8億港元高出1.6倍。交易完成後,預計南華早報集團將獲約14.26億元的出售收益,將計劃向股東派發特別現金股息,不過特別現金股息建議有待股東特別大會通過。

作價20億 高預期1.6倍
有熟悉傳媒股的財經界人士分析,《南早》過去幾年均有盈餘,在香港傳媒中公信力亦相對較高,這次馬雲砸下20億買下百年大報,算是「淘到寶」。究其原因,據聞因香港傳媒業不景氣,郭家一直想出售媒體,而馬雲亦欲涉足媒體,故促成這次收購。

《南早》是阿里巴巴集團收購的第25家媒體,也是第一家海外媒體,外界關注未來《南華早報》是否被染紅,以及未來的編採方針,不過,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稱,將保證《南早》編輯自主。阿里集團高層又宣布將開放付費內容,同時表明未來報導將聚焦中國。

馬雲收購媒體始於2009年
事實上,早在2009年起,馬雲開售收購媒體,從收購第一財經傳媒,到最近出資45億美元收購大陸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優酷土豆」網,再到這次以20億港元收購《南早》,相對歷次的收購,這次收購價並非「天文數字」。

有消息指,《南早》和阿里巴巴集團雙方早於去年就開始洽談收購事宜。馬雲早前在回應洽購時表示,收購媒體是合理舉動,「網絡加上傳媒會是很有趣的事,令我們更了解他們,他們也更了解我們」。

創辦於1903年的《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是香港最大英文報紙,讀者以政商界人士為主,曾蟬聯香港最具公信力報章,有相當的影響力。
1971年,《南早》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
1987年,國際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的新聞集團將《南早》私有化,並在1990年重新上市。
1993年10月,有「亞洲糖王」之稱的馬來西亞富翁郭鶴年,透過旗下的嘉里傳媒有限公司買下《南華早報》控股權,持股額達73.99%。
2009年1月,郭鶴年的女兒郭惠光接替其兄郭孔演出任主席,執掌《南早》。

外媒分析郭氏家族賣盤原因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分析,南早集團控股人郭鶴年家族對《南早》業務意興闌珊,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南早集團在郭氏商業帝國版圖中所占份額,實在微不足道。文章稱:「如坊間傳聞為實,即郭鶴年家族1993年從梅鐸手上買下《南早》是因當時北京的授意,那麼在一個新的政治階段中,在缺乏直接驅動力的背景下,主業不在媒體的郭家完全沒必要再為一份報紙費心。」文章稱,對郭氏而言,近年來《南早》資深採編人員頻頻流失,報網融合仍在半途,在商言商,從漸呈下降趨勢的報業中抽身,本就無可厚非;而在社會分裂感愈強的香港,與政治(至少公開地)保持適當距離,亦不失為明智之舉。

郭鶴年和中共的故事
現年82歲的郭鶴年屬低調富豪,鮮有在媒體上露面或表態。去年「雨傘運動」期間,中共新華社還使出文革時期「人人表態」才能過關的手法,點名批評郭鶴年、香港首富李嘉誠、恆地主席李兆基以及九倉主席吳光正等四名富豪,未就「雨傘運動」表態,引來香港商界反彈。

李嘉誠今年年初亦宣布將長和系遷冊,郭鶴年亦賣掉持有22年的《南早》。
郭鶴年一直被指和北京關係良好,涉及糖業、酒店、地產、船務、保險、媒體、火車站、碼頭等諸多行業產業。
據《中國經濟週刊》披露,早在1973年,郭就收到中國外經貿部的官員和華潤公司的高管的密電,要求代中方前往巴西買糖以及炒賣期貨,因此被視為「紅頂商人」。
1989年「六四」之後,西方世界制裁中國,外商們紛紛拋棄了中國市場,而郭鶴年相反還增加了項目和投資。《中國經濟週刊》指,當年8月,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在釣魚台國賓宴請郭鶴年全家吃飯表示感謝。文章又稱,郭鶴年還建議同為高爾夫球友的李嘉誠投資中國。

入股後被指立場親共
1993年,正是江澤民執政時期,從未涉足過媒體的郭鶴年砸下巨資,買下《南早》。前《南早》駐北京記者慕亦仁(Paul Mooney)曾對媒體披露,有傳聞指北京不願見到《南華早報》落在外國人手裡,因此建議郭鶴年買下該報。
事實上,在郭鶴年1993年入股《南早》後,該報一直被批評立場日益親共,總編亦多次換人。包括專欄作家Danny Gittings、駐北京記者Jasper Becker和中國版編輯林和立亦先後離去。《南早》駐北京辦事處主任貝克(Jasper Becker)曾披露,一些敏感報導問題上,比如法輪功、西藏問題還有反對中共政府的活動等,《南早》都只能用通訊社的消息,沒有自己的獨家或深度報導,這樣,「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就只能是一種空談。

李旺陽、斯諾登報導引熱議
今年11月低調辭職的《南早》前總編輯王向偉曾擔任吉林省政協委員,2012年6月因報導「六四鐵漢」李旺陽「被自殺」事件中被指自我審查而廣受批評。據悉,李旺陽之死被疑是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心腹、時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的周本順所授意。此外,2013年6月5日,習近平訪美跟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結束當晚,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在香港向媒體洩密美國「稜鏡計劃」。6月12日,《南華早報》獨家專訪了斯諾登,分批推出相關報導,造成轟動。當時有港媒披露斯諾登前雇主背後的財團凱雷投資,與江澤民孫子江志成和現任政治局常委劉雲山的兒子劉樂飛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中共藉海外二三線富豪買媒體
事實上,中共透過港臺富豪出面收購媒體,這樣既可隱瞞中共的身分,又可將中共的輿論宣傳和控制延續到海外,這已經是港臺媒體業公開的秘密。據《羅德丞政海浮沉錄》披露,華人首富何東的外孫、第一屆特首熱門人選羅德丞,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先後進京獲江澤民等人親自接見。1992年起,北京透過中國銀行向羅貸款讓其辦《Window》雜誌,在香港爭奪輿論陣地。中國銀行先後兩次貸款合共1,400萬美元,但雜誌還未熬到1997年,資金就已花光,最後計劃也泡了湯。從羅德丞一人就花掉中共過億港元資金辦雜誌來看,其它被收買的海外媒體,靠中共幕後輸血的數額可想而知。在前中共重慶市書記薄熙來落馬後,外媒曾披露,薄早就在耗巨資收買海外媒體,每年投資數千萬給《明報》老闆張曉卿掌控的新加坡《聯合早報》。
早在郭鶴年收購《南早》時,有文章就披露,郭本人是透過與中資合股的一家公司購買《南早》控股權,而且達成這項交易的資金主要來自中方,郭鶴年本人只不過是「檯前人物」。
不過,中共「十八大」後,江澤民派系勢力受到空前重創,習、李與江澤民集團激烈搏擊進入白熱化。江澤民派系出錢購買的媒體面臨斷水,故出現一波波洗牌潮。如富商楊受成旗下的新傳媒被恆大地產收購,旗下另一份老牌報紙《新報》倒閉。楊受成被指和江派要員曾慶紅等關係密切,旗下《新報》曾配合中共江澤民集團「610」系統在香港的部署,替青關會站台,以頭版抹黑法輪功。早前靠江派資金扶持的亞視出現財困,鮮有紅色老闆敢接盤,股權變動歷經波折,至今未獲香港通訊局首肯。有中共軍方背景的媒體老闆劉長樂旗下的鳳凰優悅廣播的聲音廣播牌照,被香港行政會議批准停牌,也屬這類情況。此外,臺灣東森電視亦和《南早》同日宣布賣盤,賣盤前其最大股東為美國凱雷投資集團。凱雷投資被曝是斯諾登的老闆,亦屬於江派勢力。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局勢圍繞習近平以反腐為名清理江澤民集團人馬,正發生重大變化,對江派的清理行動也從黨政、經濟拓展至媒體領域,部分靠江派資金維繫的海外媒體出現倒閉潮,便是其中一個現象。

◇中資買港臺傳媒概況
南華早報
日期:2015年12月11日宣布
賣盤作價:20.6億港元
買家:阿里巴巴集團
背景: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是身家302億美元的中國網絡大亨。收購《南早》前,阿里巴巴與馬雲已通過直接、間接、關聯公司、個人入股等形式,控制24間社交平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

臺灣東森電視
日期:2015年12月11日宣布
賣盤作價:約46.5億港元
買家:美國DMG Entertainment(DMG娛樂)集團
執行長密茨名下凱雷集團背景:DMG娛樂母公司DMG控股兩位主要股東,是被指有解放軍背景的肖文閣,以及中國前體操國手吳冰。其中肖文閣曾投資中共重點影片《建黨偉業》、《建國大業》。

亞洲電視(未批准)
日期:2015年6月11日
股權變動: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收購黃炳持有亞視的52.4%股權,其中41.66%的股份已交易成功。
金額:傳約10億港元
背景:亞視新股東司榮彬為青島中金集團董事長,集團涉足大陸房地產、能源、礦業及高科技投資,「財新網」揭發司在大陸曾有涉案記錄。通訊局至今未批准亞視股權變動申請。

無線電視
日期:2015年4月22日公布股權變動
股權變動:華人文化傳媒娛樂投資有限公司,入股持有電視廣播(TVB)26%權益的單一最大股東Young Lion,間接成為TVB投資者。
背景:華人文化傳媒娛樂投資有限公司被指與大陸官方關係密切,出資方包括國開行、招商局中國基金等國務院控制的機構;董事長上海文廣集團董事長黎瑞剛,曾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

新傳媒
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作價:9.5億港元
買家:恒大地產
背景:坐擁逾300億身家的大陸富豪許家印,購入楊受成旗下的新傳媒約74.99%股權,擁有其旗下《東方新地》、《新假期》、《NM+新Monday》、《流行新姿》及《經濟一週》5本雜誌,但不包括楊氏私人持有、已經結業的《新報》。新傳媒已更名為恆大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7-8 11:32 , Processed in 0.019685 second(s), 21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