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格思(Herry S. Ferguson),1969年生于加拿大的多伦多。加入内地会后于1895年2月受派来到中国传教,在安庆经过了八个月的中文训练之后来到安徽太和县开启了他长达36年的在华传教生涯。 1897年,伏格思在太和县正阳关(今安徽正阳镇)建立宣教站,由此开始了他一生与正阳关的不解之缘。正阳关为淮南古镇,交通要冲,水陆交汇,既有水路之便,又有水灾之患。1908年他曾去颍州府布道,1910年夏秋之际当地连降暴雨酿成水灾,引发饥荒。伏格思与其他传教士带着从世界各地募集的救灾物资到灾区赈济灾民,仅他个人经手救济的灾民就达两万多人。1913年开始,除颍州的事务外,又兼管正阳关河太和县的传教工作,。其宣教成效显著,使得太和县及正阳关多年来一直是信徒基础最好的地区。1921年,淮河大水,饥民遍地,家园尽毁。伏格思夫妇呼吁各地教会及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帮助,大大缓解了当地的灾后困境,获救人数达一万五千人以上。 伏格思一家把全部都献给了安徽,在其在华的36年中,他两人妻子先后在安徽去世,1930年他的第二任妻子去世时他已经61岁,晚年丧妻让他倍感伤痛。 1931年,淮河流域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伏格思在他给内地会的信中说:全城百分之八十的都浸泡在水中,一片汪洋。商店里的水都漫过了柜台,我们的房子位于最高处,里面住满的信徒和家眷。福音堂也被警局征用、、、、、不知道会不会带来更大的饥荒、、、、、 果然,水灾过后又爆发了饥荒。国籍水灾救济总署向内地会借用伏格思负责正阳关地区的救灾,此时的伏格思已经62岁,本该退休回国颐养天年,但他目睹灾民的现状深感义不容辞,欣然接受使命,权利开展救助工作。到了1932年的五月,救灾工作还在持续当中,疯传红军救灾周边活动,分担救济工作的当地商户十分恐惧纷纷表示不敢再协助伏格思的救灾款发放并劝说伏格思赶紧离开,伏格思坚持要把钱发给灾民再走。结果次日清晨,张国焘所部的一股红军突入正阳关,随即发现了伏格思并将他和另一位崔牧师(Pastor Tsui)逮捕。尽管现场有二百多民众下跪请求却仍被带走。随后几天崔牧师侥幸寻机脱身,但伏格思一直没有音信。尽管总部位于上海的内地会与同民国政府和国际救济总署极力救助,但始终未果。到7月底,上海内地会的报称:红军向政府当局提出,用伏格思和另一位信义会的牧师李宝德(Bert N Nelson)与南京高等法院受审的共产国际间谍牛兰(Mr. Noulens)夫妇做交换。又有汉口内地会接到伏格思的一封信,言及如有可能给他寄一些指定的物品。另有一些熟悉伏格思的人称在河南光山见过他。 但随后就音信全无。 1933年1月,国际水灾救济总署署长詹姆斯爵士写信给伏格思的子女说: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确切证实伏牧师的生死下落,但在两个月前接到一份比较可靠的报告,言及红军在政府军的猛烈攻击下杀害了他、、、、、因为无法进一步证实此事,到底他是否还在川陕交界红军手中?、、、、、他若不是为了总署的工作本可以提前撤出。为此总署深表歉疚、、、、 张国焘晚年寓居在加拿大,对于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民众的加拿大人伏格思的死,不知他是否有所忏悔! 应该不会! |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5 15:57 , Processed in 0.015748 second(s), 18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