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会员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 1733年组建的北美共济会总会所被认为是在北美殖民地建立的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这个总会所后来被更名为圣约翰会所(英语:St. John's Lodge)。 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31年成为这个总会所辖区内的会员。美国独立运动领导人乔治-华盛顿是共济会马里兰区的导师和教父(Master)。 ![]() 图 乔治-华盛顿主持美国首都奠基仪式 注意图中华盛顿身穿着共济会的石匠围裙(这张油画收藏在美国共济会纪念馆中) 现在能够确认的共济会会员在历届美国总统中至少有15位。在美国《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中至少有8位,1781年的第一部美国宪法的签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的美国宪法的40位签署者中至少有9位。 乔治·华盛顿的63位将领中至少31位是共济会会员,英国北美殖民地13个州的30名州长中至少10位是共济会会员。[22] 共济会成员、犹太富商哈扬·所罗门(Haym Salomon)提供了北美独立运动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并在其后拯救了华盛顿新政府的财政使其免于破产。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述,哈扬·所罗门前后总共为北美殖民地政府及其领导人提供了大约60万美元的资助[23],折合成2005年的美元汇率相当于39,264,947,368.42美元,也就是将近400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这笔钱已近上万亿美元。 [美国共济会] 北美独立运动的许多先驱者是受到法兰西共济会(改革派及革命派)影响的共济会会员,如富兰克林、华盛顿等。 ![]() 图 身穿共济会石匠围裙的华盛顿 图中华盛顿手持石工的抹子和小铲 美国独立后,每个州都成立了自己的大会所。一度有人希望在全美成立以乔治·华盛顿为首任总导师的全美共济会总会所,但没有成功。[5] ![]() 图 乔治·华盛顿共济会纪念馆 在华盛顿死后,华盛顿被尊奉为美国共济会之之神和“父”。在美国国会山的大厅天顶中绘有华盛顿成为神明的巨幅油画: ![]() 图 美国国会大厅的天顶巨幅油画:华盛顿成为神 国会山中聚集着美国共济会的高层会员,实际是美国共济会的一个最高会所 美国纽约港著名的自由女神象是法国共济会赠送给美国共济会的礼品: ![]() 图 法国塞纳河的自由女神 ![]() 图 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 注意造型也象征金字塔 [法国共济会] 资料显示,法国最早的共济会是在1688年出现[16]。 1721年,一些英国共济会成员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 Dunkirk 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共济会所[17]。 法国共济会总会所建立于1738年6月24日,是当时欧洲大陆最早出现的共济会总会所。 罗马天主教皇克莱蒙十二世 Clemence XII 和本笃十四世 Benedict XIV
分别于1738年和1751年两度颁发教皇禁令[18],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然而在法国共济会仍然在发展壮大。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已经建立
了很多共济会的分支会所。其中最为著名的会所是所谓“七女神”会所——七位女神来自古希腊的神话。 法国共济会是启蒙运动中瓦解天主教会和反对教皇权威的急先锋。 18世纪末在欧洲大陆,许多中产阶级精英被共济会鼓吹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所吸引,成为共济会主要的成员来源。因为在共济会中人人皆互称为“兄弟”,不分宗教信仰和出身等级,使得中产阶级能够与传统贵族平起平坐。 在1789年的革命军队中,共济会有极大的影响力,很多拿破仑军队中的将军都是共济会成员。 1804年11月6日,拿破仑一世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随后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成为法国共济会总导师。 [中国共济会] 有一些证据显示早在1758年,共济会已随瑞典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活动传入中国。 1768年清乾隆三十二年,英格兰总会辖下的“谊庐”第407分会在广州建立会所,这是见诸记录的第一个设在中国的共济会会所。 随着广东和香港交往的日益增加,香港共济会于1848年开始在广东活动。 1849年共济会开始在上海活动,但只允许在中国的外国人参加。 附
属于美国马萨诸塞总会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864年(英语:District Deputy Grand
Master)。1877年英格兰分支中国共济会总会正式成立(英语:District Grand Lodge of Northern
China)。传自苏格兰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921年(英语:District Grand Lodge of North China)。 这些在中国设立的共济会会所中的成员均为外籍人士,华人没有资格加入为正式会员——著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记,实际不是公园或者花园的标记,而是在上海一个共济会俱乐部会所的标记。 [香港共济会] 香港共济会第一个会所在1844年4月29日成立于维多利亚岛,三年之后成立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 历史上香港的共济会分别传自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24] 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在历史上的名字变迁:[24] 1847–1866,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China 1866–1875,District Grand Lodge of China 1875–1963,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1963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the Far East 传自苏格兰的香港共济会总会在历史上的名字变迁:[24] 1905–1958,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1958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 爱尔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在历史上的名字变迁:[24] 1933–1938,District Grand Inspector 1938–1947,Grand Inspector 1947–1954,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and China 1954–1967,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China and Malaya 1967–1988,Grand Inspector for the Far East 1988至今,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 1865年,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在现时新世界大厦所在的泄兰街兴建“雍仁会馆”作为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部。 ![]() 香港富豪、共济会员利铭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会所被日军炸毁,[24] 1950年会所迁往香港岛坚尼地道一号至今。现时由共济会员、前立法局议员黄匡源主持。 ![]() 图 香港共济会总部雍仁会馆 三位香港总督包括夏乔士·罗便臣、麦当奴及卜公都是共济会会员。 前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杨铁梁、希慎集团利铭泽、国泰航空前董事姚刚、香港赛马会前副主席周湛燊等政商界人物也都是香港共济会会员。 [台湾美生会] 中华民国时期,蒋氏家族、宋氏家族均与美欧共济会有深密的联系。蒋氏家族在上海成立了模仿欧美共济会,但与美欧正统共济会并非接轨而只具有联谊性质的中国共济会——美生会。 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中国美生总会也随之迁往台湾。大陆最后的美生会1951年宣布停会,而在1954年美生中国总会在台湾复会,并于1955年10月28日经台湾内政部核准成立。共济会在台湾的活动仍非常低调且神秘,但会员之间的组织紧密。[25] 蒋纬国是美生中国总会的总会长,可能是因为他的德国教育与军旅生涯让他进入这个组织。目前台湾地区的美生会员约有数百人,分布士、农、工、商社会各阶层。[26] 到
2009年,台湾相继成立了13个会所(又称为分会)[27]。台中、高雄均有分会,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各分会皆以“庐”(英语:lodge)做会所之
名,并予以区分,如:著名的庐山“美庐”、谊庐、川庐、自由庐、汉庐、唐庐、明庐、融庐等。其中唐庐为一双语庐,意即其美生仪礼采英语,而庐中讨论事项为
国语。 台北县深坑乡也有分会海山庐(英语:High Sun Lodge)。会员非常低调,鲜少有公开对外的场合;黑色西装搭配白衬衫和领结,是美生兄弟会集会时的标准穿着。 ![]() 图 台湾台北美生会的会址 |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5 21:40 , Processed in 0.013484 second(s), 17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