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BCM 门户 雅趣共析 百家杂谈 查看内容

四川民间诗歌运动简史(1963—2005)

2012-8-31 13:15| 发布者: demo| 查看: 1262| 评论: 0|原作者: 发星|来自: 中国文学网

摘要: 代前言 可以说,建国后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在八十年代开始至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出现了两次高潮,此前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北京、上海、成都、 贵阳也开始出现过局部的“地下诗人们”,但燃极全 ...
产生背景探源
代前言

可以说,建国后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在八十年代开始至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出现了两次高潮,此前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北京、上海、成都、 贵阳也开始出现过局部的“地下诗人们”,但燃极全国的热潮还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复旦大学的陈思和先生已经在自己创见的“潜在文学”领域取得丰硕成 果,2006年1月问世的“潜在写作文丛”算是从一个独有的面切入了历史的另一面。“中国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简史”所要做的、所关注的则是主要以八十年代左 右开始的在“民间诗歌”方面的一种历史呈现,当然,这次呈现有很多局限,有许多省份没有资料例入或资料缺少,但我认为只要在呈现,那真实的一切便会逐渐在 黑暗中亮出它明亮的价值。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现代诗,特别是民间诗歌,发生了许多惊天地,响自由,足以刻进当代中国文学史的动人之影。《独立》只是站在自己 独立的角度,作一个笨拙的拾穗者。中国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我认为有几个特殊的版块值得清理:中国大陆本土的民刊;海外中国人办的民刊(如《今天》《一 行》《蓝》《新大陆》《原乡》等);台湾、香港、澳门等属华夏文明根系的有现代诗民刊的地方……。这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岁月是不绕人的。对自己的清理,其 实是对历史的清理。很希望更多的人参与或交流进来,《独立》将这把“火”继续燃下去……。

A、题解

①、这里所指的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是指发韧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甚至更早六十年代、七十 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以成都、西昌为中心,以南充、绵阳、重庆、内江、阆中、广元、自贡、宜宾、会东、普格、成都西南民院为影响缘带,由李亚伟为主将掀 起的“莽汉主义”,宋渠宋炜石光华杨远宏为主将掀起的“整体主义”,廖亦武欧阳江河为主将掀起的“新传统主义”,尚仲敏燕晓东为主将掀起的“大学生诗 派”;杨然为主将掀起的“第三代人”,雨田为主将掀起的“净地”,翟永明柏桦钟鸣等人为主的“四川七君”;周伦佑为主将掀起的“非非主义”;胥勋和为主将 掀起的“山海潮诗社”;晓音为主将掀起的“女子诗报”;张修林为主将掀起的“新诗人报”;袁勇为主将掀起的“阆苑”“中国火鸟诗社”“诗研究”“地铁”; 谢崇明、周凤鸣为主将掀起的“二十世纪现代诗人”;黎正光为主将掀起的“浣花·1993中国现代诗大展”;步钊为主将掀起的“蓝族”;阿苏越尔、晓河、晓 夫…为主将掀起的“山鹰魂”;秦风、杜乔为主将掀起的“声音”;胡应鹏、文康、祥子为主将掀起的“十三月”;陶春为主将掀起的“存在”,孙文吕叶史幼波为 主将掀起的“诗镜”,范倍为主将掀起的“终点”,张卫东、张哮为主将掀起的“人行道”“在成都”;发星为主将掀起的《独立》“地域诗歌写作”,哑石、席永 君为主将掀起的《诗歌档案》……构成跨度42年的波澜起伏的,暗流燃血的,自由之子们的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追求艺术创造、反叛、自由、更新、个性、人 文……,拔高中国现代诗高度的、宽度的一场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充满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艺术精神的现代诗歌运动……。四川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使这方充满内 陆神秘之气与边缘民族浓烈黑风的土地多了一种现代艺术激情而又高吭的冲撞与回荡。站在二十一世纪的2006年,回望那断中国复苏启蒙爆炸各种新潮艺术,呈 现人子真诚裸赤美丽意义的时代,我们可以自信的说,他们所践行的,所承受的,所开启的……将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中最动人的一章。我有责任将之整理出一些原始 的资料,给已逝的岁月一个交代。为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充满诗意时光的动人之影们,存一份历史的自由精神之血们的灵魂档案。

②、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是区别于主流(官方)的一种民间自由人(个人)自己用现代汉语所写 的“现代诗”,为了交流与传播,这些民间散什的诗句被编印在一本本民间诗人们自己掏钱筹办的诗刊上,称为“民间诗刊”。本文要整理的就是依附这些树(诗 刊)上结的果(诗作、文论等)以及他们当时的一些背景、影响。

③、民间现代诗歌,区别于民间流传的民歌等传统文化色彩的文艺形式,注意“现代”,它是这方天空下的现代人(诗人) 用现代汉语写作的一种有别于以前新诗的创造性的新的诗歌形式。

④、再次复述写作理由:为历史存一份自由精神之血的灵魂档案。

B、产生背景探源

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在全国最具影响是由两个时期构成:1、“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79—1989);2、“跨世纪文艺小复兴时期”(1995— 2005)。这两个时期产生的民间诗人、民间诗刊、社团都是最密集、最有份量的。下面就这两个时期的具体背景与诗人、民刊构成作浅见说明。

一、“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79—1989)

在“十年文革”后,一切百废待兴,1978年,北京出现了“西单民主墙事件”,其中最活跃的是贵州诗人黄翔、哑默等主办《启蒙》社以“诗歌大字报”刷开了 新时期文艺的先声,而后是北岛主办的“《今天》派”诗歌同仁们的积极汇入、参与…。由“《今天》派”掀起的“朦胧诗运动”在全国产生极大反响,1980— 1984年间,几乎整个中国青年精神追求的“时尚”便是“朦胧诗”。“诗歌”的艺术先声引发了美术界的“新现实主义画派”(罗中立、何多苓…)“星星画 展”…小说界的“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整个国人处于一种“饥饿”一切新思想、新思潮的“狂热”中…由于1979年后,国家在深圳等地设立特区,后 1987年又在海南建省设“特区”,许多自由、开放的思想与探索便出现了“真空地带”,四川在1984至1988年这短短的四年间便杀出“莽汉主义”“整 体主义”“大学生诗派”“非非主义”“四川七君”“女子诗报”…等在全国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团体,莫不与这四年的整个文化自由与半自由空气有关。 (1986年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8年出现“河殇热”“国学热”…)中国的历史在“10年一个轮回”的特殊区间中会出现一些“松动”与“放气”。 这给自由的艺术放了一些水,使自由的“鱼”们有了歌唱的“大海”。可以说,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现代诗用1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百年历程”。因为时间苍 促、有限。难免今日回头看时,有许多“夹生饭”与“粗质”。但这是历史的必然。“10年一个轮回”决定了在有限体制里对“自由艺术、文化”的钳制与杀 伤……

二、跨世纪文艺小复兴时期(1995—2005)

“1992南巡讲话”拉开了中国人奔向“金钱”与“物欲”的大道。1995— 1998年间,由于“台海危机”“国有大、中型企业破产,下岗工人一夜间铺天盖地”…国际矛盾、国内矛盾汹涌叠起。由于经济驶入“快车道”,“中国加入 《世界人权B公约》”,许多与国际接轨的东西开始运作…自1989年“沉寂”了近7年的诗歌开始在安微主办的1996年10月“民间社团专号”上复苏。在 1989至1995年“诗歌冷寂时代”坚持下来的诗人们开始重新聚积、活跃,1997年是个特定的年份,四川九十年代在全国有影响的民刊《终点》《存在》 《诗镜》《独立》皆在这一年前后创刊。与此同时,1998年爆发“盘峰相争”,2000年出现“下半身”,2001年是“70后诗人年”,2003年是 “中间代诗人年”,广东民刊《诗歌与人》采用“专题”与“中间路线”,用印刷精美、大气、颠覆了许多“官刊”的“理念”与“小气”。2003—2004 年,上海老牌民刊《撒骄》《大陆》复刊。在四川,2000—2004年,《非非》第二次复刊,推出四大册,《存在》推出4—6卷,《独立》推出7—12 卷,成都出现《人行道》《诗歌档案》《在成都》《幸福剧团》等民刊,这跨世纪的10年,四川民刊与诗人是继“80年代”后的又一大聚集与冲击,所以谓之 “文艺小复兴时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5 15:44 , Processed in 0.029300 second(s), 17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