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诗人一览表
附:1980—1990中国公开出版有重大影响的部份诗歌书籍(刊物)入选四川诗人一览表
编者 |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入选诗人名单作品名 |
整理者语 |
喻大翔、刘秋玲 |
《朦胧诗精选》 |
1986年4月 |
华中师大版 |
林珂《过程》《野渡》欧阳江河《白色之恋》 |
|
黄邦君 |
《当代青年抒情诗三百首》《当代青年哲理诗选》《当代青年爱情诗选》 |
1986年 |
贵州人民版 |
周伦佑《弹花匠的儿子》《铺路工》……………… |
贵州诗人黄邦君是一个优秀的编辑家,他的这几本书是当时的诗歌选本中最全面、最公正、客观
的,从这几本书的众多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已经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86大展”)。可惜黄邦君1989年12月15日因心力交卒诗歌而死,我的那几
本书已失,只记得周伦佑的诗,向早逝的黄邦君敬意。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探索诗集》 |
1986年8月 |
上海文艺版 |
宋渠宋炜《大佛》廖亦武《大盆地》《大高原》吉狄马加《自画像》《黑色的河流》 |
其实这两本书有许多遗憾,比如没有胆量选周伦佑、
蓝马以及许多“非非”诗人的作品,因为在“非非”1986横空出世后,在意识形态领域被当作“洪水猛兽”,所以我理解选编人的谨慎。在1986年底在我所
居的边远小县的新华书店办公室里挂着中宣部下发的禁止销售“非非”的红头文件,可见当时的形势如冰寒。 |
唐晓渡、王家新 |
《中国当代实验诗选》 |
1987年6月 |
春风文艺版 |
柏华《表达》《春天》…欧阳江河《背影里的一夜》《公开的独白》…翟永明《静安庄》廖亦武《大循环》 |
徐敬亚、孟浪、曹长青、吕贵品 |
《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 |
1988年9月 |
同济大学版 |
非非主义(杨黎、周伦佑、蓝马、刘涛、何小竹、吉木狼格)莽汉主义(胡钰、二毛、万夏、马
松、李亚伟)整体主义(宋渠宋炜、石光华、刘太亨)新传统主义(廖亦武、欧阳江河)大学生诗派(尚仲敏、燕晓东…)自由魂(剑芒、式武)无派(开愚)群岩
突破主义(朱建、刘芙蓉)四川七君(欧阳江河、柏桦、翟永明、钟鸣、张枣、廖希、孙文波) |
①这本书是以“1986·中国现代诗大展”为蓝本扩展的一个经典性诗歌选本,也可以说这是一
本“8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探索的狂飙史集”。中国诗界应该为徐敬亚立传,从早期东北的《赤子心》到《崛起的诗群》再到“1986中国现代诗大展”,他已经
胜利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辛与快乐的中国现代诗歌进程推进的历史任务。这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旷世诗人。②四川诗人群体占大展68个群体比例的16%,可见
实力之雄厚。 |
《诗歌报》社 |
《盗火者》——《诗歌报》首届探索诗大奖赛获奖作品结 |
1989年6月 |
中国文联版 |
向以鲜《割玻璃的人》廖亦武《我为什么痛哭》杨黎《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周伦佑《画家与
十二朵向日葵》尚仲敏《写作》邱正伦《求雨的人走过草垛之前》吉木狼格《怀疑骆驼》萧萧《待字闺中》周志国《无主题变形》刘涛《陨石与少女》喻言《危城》
温万鸣《流动的水仙》齐兴智《中国茶》 |
①《诗歌报》仅此一本小书便凸现其伟大。其实是蒋维扬的伟大。没有蒋维扬以及《诗歌报》,中
国现代诗是怎样一种情况。蒋维扬与徐敬亚都是中国现代诗界不可缺少的“国宝”级人物。关于《诗歌报》,应该有一本“《诗歌报》史”。才能对得住它为中国诗
歌做的实实在在的事。②四川入选诗人计13,占入选诗人总71的18%,是全国获奖最多的诗人省份。 |
邹进、霍用灵 |
《情绪与感觉——新生代诗选》 |
1989年6月 |
人民文学版 |
万夏、李亚伟、李瑶、何小竹、宋渠、宋炜、余曲、彭逸林、苟明军、欧阳江河、胡冬、柏桦、霍永明 |
占总入选诗人50的22% |
宗仁发、曲有源 |
《作家》——自选诗、诗论专号 |
1989年7月 |
《作家》编辑部 |
《中国第二诗界》(开愚)《穿越地铁的列车》——论第三代人诗歌运动(1980—1985)(杨黎)《先锋诗歌四人谈》(巴铁、李亚伟、廖亦武、苟明军) |
这本刊物除自选诗就是扎实厚重的理论,宗仁发、曲有源应该领取“中国现代诗优秀编辑奖”。如果中国的文学刊物都学二位,何愁中国不归“诗国”之界。这种自选、诗论的编刊方法后被《诗歌报》学得很好。也被许多后来的民刊优秀者学得很好。 |
陈超 |
《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 |
1989年8月 |
河北人民版 |
翟永明、廖亦武、杨黎、李亚伟、何小竹、欧阳江河、柏桦、周伦佑、尚仲敏、吉狄马加、宋渠、宋炜 |
这本书是奠定陈超成为评论家的实力之作。他对中国自“五四”始至1988的中国现代诗的各个时期代表诗人们作了公正、客观、艺术的正确评价。站在2006年看这本书,它的价值依然力透纸背。 |
《诗歌报》月刊社 |
《诗歌报月刊:中国诗坛·1989实验诗集团显示专号》 |
1990年 |
《诗歌报》月刊社 |
新古典主义(邱正伦…)达无主义(周志国…)四川太阳群(丁鸣…)女性诗歌集团(晓音、赵岚…)浦里河文学社(野平)李先钺、阮化文、曾一、郭留红、程永宏、陈默实、望川、亚男、毛红、饶瑞农、胡海印 |
由于“89”的影响,1989的大展显得零碎与失意,加上《诗歌报》改刊等原因,“86大展”那种辉煌已成历史。但敢于显示(呈现)本身就需要勇气与承担,尤其是那种年代,所以蒋维扬的“伟大”便在于此。 |
四、沉寂中的暗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989”是个特殊的年份,10年“狂飙”到这里彻底划个句号,在严酷的“寒季”里,坚强的
诗人依然“笑傲江湖”,虽然时代与社会不给我们“天空”,而我们自由的灵魂能给出“天空”,越是“沉寂”,越是人们坠入一个“庸俗拜金时代”的泥坑,整个
社会道德沦丧、价值错位、信仰混乱,越看得见真正诗歌的纯洁与芬芳。沉寂,是世界在考验我们,沉寂,挺出个我独立自由的价值之影,在旷世的野山笑傲……。
这便是诗歌的意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