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刊及相关说明
①民刊名称:《新诗人报》(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9.10 ③出刊地点:成都水电校(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报社地址未设在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尚仲敏《歌唱,或者承诺》(文论)、张修林、方连(邹赴晓)、程雯莎(唯色)、蒲红江、柏铭久、汪海波、刘泽斌、赵锐、彭俐辉、青森、杜雪晶、江涛、南方、何昌勤、晨晟、张靛、岩冰、补巴石、林晓东、红少飞、雷默 ⑤期数:(试刊号) ⑥主编人:张修林 ⑦追求方向:…发展壮大中国中专生诗人队伍,为中国诗坛增添一支独特的诗人大军…(摘自试刊号上《中国中专生诗协会会章》) ⑧停刊原因:迫于形势,被有关单位勒令停办。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中专生诗人协会”是我所见视野中 第一次,整个“80年代”的诗歌激进青年被一种理想、梦幻、先锋所冲撞。因张修林与老师尚仲敏同处一个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时尚仲敏已是全国影响 一时的“大学生诗派”的领军人物,他周围的诗人朋友、学生有福了。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由张修林发起成立的“中国中专生诗人协会”,是很自然的事。B、一份 小小的诗报上就有五个后来在中国诗界颇具影响的人物:尚仲敏、张修林、方连(邹赴晓)、程雯莎(唯色)、柏铭久,这是“80”年代文化艺术的启蒙、复兴对 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一个重大启示。
①民刊名称:《阆苑》(中国火鸟诗社专号)(铅印诗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89.11(第1辑)—1991.1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袁勇、夏海涛、王小蒙、肖冰、张红云、叶竹仁、叶妙琴、鲜知知、张蒲芳、十品、 朱杰、伏炎、凌伟良、杨立、周铭、高立学、汤卫、骆永荣、白萍、古寒山、丁芒、吴明兴、候吉谅、周天、杨然、陈所巨、哑石、紫薇、南针、成武、谢敏、胡 蓉、候春明、宋仁杰、张子影、千叶、何慧娟、周俞林、怡尘、谢明洲、张旭东、伊沙、李燕、高寒、卜一、庞敏、文康、红云、瘦西鸿、陈顺之。 ⑤期数:2期 ⑥主编人:袁勇、鲜知知、伏贵、朱杰、罗旭 ⑦追求方向:坚定人的信念,宏扬人类精神,促进诗的突破(据“中国火鸟诗社社旨”)。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1989这个特殊的冷热划界的、价值划界的年份。阆中及周边的一 批热血青年们执着诗火逆冰寒而上,尤显出它除了诗价值之外的更大的人文价值。(即“我们在做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的意义与自由呼吸”)。1990年10月 推出的“纪念海子、骆一禾专号”是需要胆量与勇气的。“专号”一出,全国诗界哗然轰动。他是中国第一次为这两个诗人作比较全面客观的介绍(文本、通信、评 论等)(可惜我收藏的这期《阆苑》已失)。B、袁勇、伊沙、哑石、马永波等新人的出道,为后来的成名诗界作了铺垫。D、2006年8月1日收到袁勇君邮来 的《阆苑》(第1931、1932、1934、1935四期),补充如下:袁勇《黑光》(组诗)雨田《麦地》《死去的中国诗人——纪念海子》。谢明洲、王 德宝、俞心焦、伊敏、李晓松、郁离子、楚人、李灵、曲直、老远、巴漠沙沙、溪澜、陈与、阿隆、龙达、朱杰、候春明…高寒、霁虹、李燕、羊子、杨立、杨通、 刘艳芳、周建林…陈光炜《陈述呈现世界》叶橹《诗追求什么》、祝凤鸣、席永君、杨然、巫蓉、立人、伊甸、伊沙、程宝林、李自国、古川、夏树青、詹永祥、古 均、古寒山、古川、骆一禾《玫瑰的中心》等四首,海子《太阳》(节选)。具体评价参考附录中张修林的回忆文章。
①民刊名称:《地铁》(打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1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张修林《诗歌:自由的还原和穿越》(文论)哑石《诗歌追求什么》(文论)陈薇《恋歌》(长诗)陈小彬《一步之外的灵魂》陈绍华《兰惠·莲心》(组诗) ⑤期数:创刊号 ⑥主编人:袁勇 ⑦停刊原因:不详 ⑧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本薄薄32页的打印诗刊沉载着几个诗梦者的坚守痕迹,取名《地 铁》迫于特殊环境。可惜《地铁》这个最具民间诗歌精神的取名、办刊很快夭折。后来袁勇办的《诗研究》等民刊的取名远比不上《地铁》。作为90年代初期四川 民间诗歌的活跃地带,袁勇主持的几个不同名称的民刊从某种程度上坚持与团结了许多中国先锋诗人,对诗歌的奉献精神值得称道。B、张修林自文论《指向文化本 身——评尚仲敏兼谈第三代诗歌》展露诗歌理论才华后,本期的文论对缺乏“骨气”、“良知”和“创造力”的诗坛提出了批评,表达了坚守诗歌艺术的自由精神等 艺术思想,再次证明其“初生牛犊”的青春激情和无畏勇气。哑石早期的文论也写得颇见才力。
①民刊名称:《非非诗歌稿件集》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0—1991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蓝马、杨黎、何小竹、刘涛、小安、李晓彬、朱鹰、维色、叶舟、闲梦、吉木狼格、梁晓明、点点、杨萍、陈小蘩、班让、张修林、彦龙、文康 ⑤期数:2本 ⑥主编人:(组稿)蓝马、杨黎、尚仲敏、何小竹、李晓彬 ⑦停刊原因:不详 ⑧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两本集子是周伦佑进了“仙人洞”后,杨黎等编的《非非》,比起 1986—1989由周伦佑主编的《非非》显然缺少很多东西:一是强大的理论;二是诗人阵容;三是编排上的独树一帜。“89”后,杨黎、蓝马、何小竹等 “非非”优秀诗人像失去了理论写作才华,也许是社会环境使然,不过,他们仍在写作、思考、编刊、团结诗人,这也很令人尊敬,其余的就不须多说了。B、据传 周伦佑从“仙人洞”出来后,看了杨黎等编的《非非》,一句话便否定了:“这不是真正的非非”,“是你们的非非(指杨黎等人)”。加上许多另外的事,自此 “非非写作”群体阵营出现巨大分裂,“后非非写作”由周伦佑领军继续在诗界发生重要影响,杨黎等人走上另一条路,一切争议与迷雾有待时间去说。
①民刊名称:《反对》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0.1—1992.7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张曙光《给女儿》《1965年》肖开愚《原则》《台阶上》西川《夕光中的蝙蝠》欧阳江河《1991年夏天,谈话记录》孙文波《散步》《地图上的旅行》王家新《转变》《瓦雷金诺叙事曲》陈东东《秋歌》《序曲》…… ⑤期数:14期 ⑥主编人:肖开愚、孙文波 ⑦追求方向:《反对》前言称“本刊反映的这一代诗人”正处在一个“时代语境”变化和由青春期 “进入中年写作”的关口,“现在,也许一切都不会比扩大视野、养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美学观更重要、迫切”“反对的目的,是一切为了把新内容和新节奏创造性 地带进诗。反对的另一个重要含义:自相矛盾,强调诗人和诗歌有深度地向前发展”。“中年写作”作为与写作的变化有关的概念亦在此被明确地提出来。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在九十年代初影响极大。
①民刊名称:《海灵诗报》(铅字大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0.8.1 ③出刊地点:西昌 ④作品与同仁:“海灵自选诗”(1版)“他山之石”:文娟(四川)《放飞的鸽子》(组诗)李希 (上海)《向草原》(组诗)曾雨春(湘南)《相会在九嶷山》(组诗)晨子(河南)《女诗人的周末》冰儿(上海)《关于冬天》(组诗)(2版)“海灵诗歌理 论”:《诗·偶像与修炼》“象之外”:杨黎《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蓝马《茶道》吉木狼格《出门》于坚《那里我正骑车回家》韩东《写作》陈东东《睡态》 默默《保卫孤独》胡玉《决斗》二毛《女朋友》雪迪《饥饿》大仙《深夜敲门》林如心《夜曲之三》石光华《深舟》欧阳江河《天鹅之死》宋晓明《各人》任贝《月 亮公园》尚仲敏《卡尔·马克思》张真《正午的约会》。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海灵 ⑦追求方向:发自己的诗——发女诗人们的诗——发自己的喜欢的当代优秀现代诗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大凉山这块独特地域是天生出诗人的,官方的叶延滨、吉狄马加;民间的周 伦佑、周伦佐、吉木狼格、蓝马、张修林、杜乔、秦风、周志国、胡应鹏、祥子及彝族现代汉语诗群等,尤其出优秀女诗人,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 初,就走出林珂、晓音、海灵、周凤鸣等四位在全国有影响的女诗人。后三人都是办过很有影响的民刊[晓音办《女子诗报》、海灵办《海灵诗报》、周凤鸣与谢崇 明办《二十一世纪诗刊》]。这说明这块土地养育个性强烈的女诗人,干大事,有大气的女诗人。《海灵诗报》也是一种个性凸现,海灵诗文都很有才气,与晓音都 是中国现代诗界女诗人中两手(诗文)拿得出手的诗人。该诗报除发自己、朋友的作品外,设“象之外”栏,选发当代优秀诗人的作品,这种方式显示了编者的审美 目光与襟怀。在我的视界中,这种水准的诗报是第一份,可称为“独立个性诗报”。遗憾的是近年由于海灵身体健康问题,现在外就医,祝福她健康,诗人应该永远 快乐。
①民刊名称:《山鹰魂》(打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不详(我处收藏的系8—10期,出刊时间为1990—1991.5) ③出刊地点:成都西南民院 ④作品与同仁:晓夫、晓河、阿苏越尔、启扎单增、乌雾、加拉巫沙、马惹拉哈、依乌、普忠良、杨 莉、酉水、唐隽、任永鸿、马金川、薛培、冉文国、发星、白马仁真、任建红、王友军、尼玛卓、杨俊基、吴晓春、兽子之布、贺杰、付成发、张振亚、姚晓强、钱 重水、向天鹏、陈耿琼、胡红梅、拉马尔卓、程月泽、杨明伟、三三、罗玉岚、陈用、向达、戈冰、徐晓蓉、段吉福、杨国华、巴久乌嘎、尼玛卓、李德才、丽南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晓夫、晓河 ⑦追求方向:A、形成中国少数民族现代诗的阵地与群体而努力,(据八期筹办“中国少数民族诗歌报”的倡议书归纳)。B、广纳四海朋友,为民族诗人们充电。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 (说明:这是我视野中所见的中国第一份由少数民族诗人自己创办又以登载少数民族诗人为主的少数 民族现代诗刊。他是穷学生们从自己的伙食费中省出的钱印出的自己的诗歌梦。大凉山彝族年青一代诗人作家晓夫、晓河、阿苏越尔、阿库乌雾、加拉巫沙、马惹拉 哈、发星、巴久乌嘎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成长、锻炼。《山鹰魂》时期,是诗歌兄弟:晓河、晓夫才华横溢时期,随着二人的离校,《山鹰魂》便失去了他应有的 光彩。晓河后在西昌自印诗集《雪族》。)
①民刊名称:《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诗人》(打印胶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1.4—1992.4 ③出刊地点:会东县 ④作品与同仁:谢崇明、周凤鸣、郭毅、梁晓明、喻强、南野、杜乔、于坚、亚子、杨平、晓英、吴 同立、黄基武、李开能、闵凉、龙涛、惠子、雨霖、南岸、亚兰、王佳、洁莹、朱鹰、肖沉、李浔、伊沙、杨春光、洪烛、朱卓、张修林、麦子、陈衍强、汪抒、阿 翔、于贞志、擎人、杨然、漠生、非亚、达达、颜峻、楼南城、岩鹰、罗利民、玄鸟、邹弗晓、谢敏、何新梅、千叶、王大芳、韩忠、夏志华、江岸、高家林、陈小 红、张忠信、郑里、王夫刚、孙林、杨军、奇门、杨风、杨滢、阿城、天风、赵贤、许家强、朱洪巍、子君、祥子、袁湘武、炎日、胡君子、杨淑丽、萧寒、张平 安、马化安、万里征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谢崇明 ⑦追求方向:先锋性质的中国现代诗汇集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可以说,该刊系《非非》《女子诗报》《000诗潮》《山海潮》之后大凉 山民刊中最优秀的一本。创刊号问世后即得到全国诗人们的响应。这在1991冷寂的中国先锋诗坛是十分了不起的。我们看看上面诗人的名单,许多人后来成为了 “诗坛大腕”“王”(如于坚、伊沙……)也有一些成了优秀的诗人(如梁晓明、南野、晓英、杨春光、洪烛、岩鹰、张修林、阿翔、杨然、非亚、王夫刚……)。 伊沙的“经典作品”《饿死诗人》、《墓志铭》、《结结巴巴》都是首发在上面,足见谢主编的水准与目光。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为数稀少的优秀民刊之一, 它的问世,得到舒婷、叶橹、陈超、蒋维扬、沈天鸿、邹建军、柳易冰、蔡恒昌、陈所巨等名家的肯定、理解、支持、赞叹、指正……这是汗水与诗歌换来得共鸣。 另外,在编刊封面设计、栏目设计、诗与文论的配置上皆极具个性。《诗歌报》曾选发谢崇明的文论与作品。
①民刊名称:《名城文学》(中国名城诗歌创作评论学会专号)(铅印诗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1.8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系“中国1991年组诗、长诗、诗剧大展专辑”。蓝马《需要我为你安眠时》、马永波《献给父亲的挽歌》、哑石《发言:流水和石头》、伊沙《杂居病室》、木火《前沿》、杨然《夜之瞳》、千叶《父亲的春天》以及袁勇《悲剧的诗歌》(文论) ⑤期数:10期 ⑥主编人:李文明(编委:朱杰、鲜知知、袁勇) ⑦追求方向:其实与《阆苑》一样,都是这些人在编、在组织,只是刊名有所变异。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正如“大展组”在后记中言:“参展人数极为有限,参展作品大多粗 糙,所以大展未按“启事”评选名次,只评出以上八件优秀作品…。在九十年代初期,诗歌的寒潮已如“一夜大雪冷心头”般难堪境地。但还有这么多作品与诗人存 在并活着,这便凸现出它的珍贵与力量。B、许多诗人消失在时光的河道,剩下的、闪光的是些骨头上有铁的人。C、本张诗报是九十年代初期优秀的诗歌文本的先 锋性集萃,极富收藏性,袁勇在那时已经显露文论才华。D、2006年8月1日收到袁勇君邮来《名城文学》二份,补充如下:a、袁勇《悲剧的诗歌》(文 论)、冉云飞《献给纳尔逊·曼德拉》、米儿《嘉丽泽祭坛》、丛小桦《貌似荒谬的法则》以及蓝蓝、阿橹、三田、王晓利的诗作;b、张修林的评论文章《指向文 化本身——评尚仲敏兼致第三代诗歌》、汪戴尔、云骊、王大芳、张国治、邹弗晓、袁忠岳《走向全面》、詹永祥、夏季风、郑东、贺海涛、哑石、邱正伦、丁鸣、 阿潘、杨通、伊沙、怡尘、千叶……
①民刊名称:《诗研究》(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2年初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袁勇《永安寺》、哑石《虚构笔记》、文康、马永波、张修林、朱杰、伊沙、高寒、陈小平、丛小桦、千叶、孙方杰、邹弗晓(邹赴晓)、陈绍华、陈微、阿吉、潘远明、黄文政、凌鸿 ⑤期数:创刊号 ⑥主编人:袁勇 ⑦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本刊物是后来由袁勇、张修林、朱杰、哑石等主持的《诗歌创作与研 究》的前身,正如张修林在回忆九十年代中国先锋诗歌的文章中提到的,《诗研究》团结与聚集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从这里得到锻炼、成长,后来走向诗坛都成 为了影响一时的重要人物,如哑石、伊沙、马永波等,都是吸取了“民间”的奶,才有他们后来的“名声”。这本诗刊从酝酿、发动、组稿到编审整个过程来看,其 灵魂人物是张修林。其对诗歌的虔诚与贡献是透明的。
①民刊名称:《棉乡·1992希望杯青春诗展专号》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2年 ③出刊地点:简阳 ④作品与同仁:步钊、汪杼、萧寒、张振亚、阿翔、伊沙、凡非子、曾蒙、高静、东方浩、岩鹰、常莱、庄稼人、陈雅玲、曹光辉、张有仲、邹赴晓、张修林、宇风、罗道坤、刘荣、晓斌、刘兰军 ⑤期数: ⑥主编人:刘中桥(选稿:步钊、邹赴晓) ⑦追求方向:先锋诗歌写作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这是一份市级小报,因为有内部准印证,所以诗人步钊、邹赴晓就做了一期 诗展专号,从所选作品看,质量较整齐,其中步钊《大侠传奇》(七首),邹赴晓《作为发展者的诗歌形象》(文论)《热爱自然》(组诗)等作品见证了作者的旺 盛才气,而至今坚持写作并已成名的诗人:汪抒、阿翔、伊沙、曾蒙、岩鹰等那时的诗歌活动证明着为诗歌而充满激情现代的意义。
①民刊名称:《非非》(复刊号)(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2.9—1993.10 ③出刊地点:甘肃兰州 ④作品与同仁:周伦佑《红色写作》《刀锋二十首》《暴力的修辞》《拒绝的姿态》谢冕《先锋的使 命》《中国的循环:结束或开始》张颐武《论“后乌托邦”话语》徐敬亚《中国诗批判》唐晓渡《从死亡的方向看》杨远宏《我们时代的写作》陈超《立场》陈旭光 《第三代诗与后现代主义》李震《神话写作与反神话写作》周雷《艺术:走向真在》耿占春《无形的肉体》陈仲义《超验纯粹:现代诗的神性旨归》叶舟、梁晓明、 南野、刘翔、邱正伦、欧阳江河、于坚、王小妮、翟永明、海男、唐亚平、芒克、杨炼、西川、王家新、邹静之、胡途、文群、雨田、杜乔、大踏、伊沙、潘维、于 荣建、阿吾、孟浪、默默、刘漫流、陈东东、黎正光、陈小蘩、大解、曾宏、杨春光、非亚、南嫫、陈勇 ⑤期数:5—7期 ⑥主编人:周伦佑 ⑦追求方向:中国真正的先锋现代诗 ⑧停刊原因:周伦佑为生计被迫“下海”。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如果说1986—1989的“《非非》第一黄金期”给中国现代诗史 写进了“非非”以及众多英雄谱,那1992年复出的“非非”,则将中国现代诗“冷景时代”的诗歌精神再一次喧响与拔高。复刊的“非非”打开了更多“流派” 与“圈子”的栅栏。纳入了当时中国最有先锋实力的诗人及评论家的“艰硬之作”。B、从上面的这些诗人名单的集合与形成一种强大声势,这两期“非非”放在世 界的先锋现代诗界也会发出它宏大的声音。是的,中国近10年的现代诗历程走过了西方“百年历程”。世界最先锋最血性的诗歌在中国的自由民间诗刊中。自二十 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的现代诗已走过了它的成熟期,由于没有真正诗歌特殊的环境与历史境遇,使西方的现代诗先锋精神近30年来(甚至更早)难有佳作,这 种“空白”恰是中国现代诗人们的补位与崛起时期,从“朦胧诗”到“两展(第三代诗人运动)”再到如今复刊的“非非”,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现代艺术求索之 路,虽然充满了坎坷与粗糙,但我们已经有大批优秀的作品引领着世界现代诗的铁血精神。C、可惜没有原刊,只有蒋蓝兄提供的“目录”,许多问题无法展开。但 只要我们看看这些人以及他们的诗写呼吸,已经有一种力量穿过神经,给生命留下旺盛的神火……。D、自此,开启“后非非时代”,“后非非”没有纳入吉木狼 格、杨黎、何小竹、蓝马等重要诗人是因为这些诗人的创造才华属于那个特殊的“八十年代”。他们在“89”后的诗写已经成为另一种状态,与真正的“非非精 神”产生距离。
①民刊名称:《浣花·1993中国现代诗大展(第一辑)》(铅印大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3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周伦佑、北岛、陈超、唐晓渡、杨远宏、王寅、韩东、万夏、萧萧、 (美)陈家齐、 (美)吕德安、席永君、翟永明、张修林、邹赴晓、步钊、非亚、安石榴、麦子、(澳)杨炼、(英)柳杨、海默、童蔚、陆忆敏、黎正光、雨田、杨春光、吕叶、 岩鹰、陈汁会、刘清挂、苏子锋、杨平、陈舰平、夜林、朱怀金、余卫东、白索黑、黄定友、东方浩、胡喆、王远舟 ⑤期数:第一辑 ⑥主编人:黎正光 ⑦追求方向:1993先锋诗歌大展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只可惜我在张修林处只弄到一张(据张修林介绍,该大展共有诗报二 张,几乎包含了当时全国的重量级先锋诗人),只看上面这些诗人名单就知道这张读报的份量,“89”后的许多存活的民间诗刊都依附在准印证与正规刊物之下搞 的“擦边球”。这是环境的使然。B、周伦佑的文论《展示之后的诗歌》放在头条显示了编辑的方向。北岛、陈家齐、吕德安、柳杨、杨炼等已移居海外的诗人作品 尤显珍贵,这是除诗质之外的一种历史变迁语境的刻痕,陈超、唐晓渡、杨远宏等诗评家的诗歌别有另味。……黎正光的《雪盲》坚持的史诗写作方式值得敬佩…… 整张诗报是1993年中国先锋诗歌的最高水准代表之一。
①民刊名称:《蓝族》(铅印大报)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4.3 ③出刊地点:简阳 ④作品与同仁:邹赴晓、袁勇、杨春光、步钊、吕叶、狼人、伊沙、颜峻、张祈、曾蒙、游太平、孙磊、林忠成、马永波、千叶、阿毛、罗道坤、哑石、张修林、杨春光、野马、刘晓斌、刘兰军、陈杰、蒋蓝、汪抒、唐朝辉、莫高、白煤、曹光辉、张敏华、罗盘、江岸、凡音、姚辉、周竣 ⑤期数:第一期 ⑥主编人:步钊 ⑦追求方向:1994年中国民间先锋诗歌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这是年轻一批先锋诗人的集结。孙磊、林忠成、蒋蓝等诗人是我第一次 看见在民刊发作品。伊沙、吕叶、步钊、袁勇、颜峻、游太平、曾蒙、阿毛、千叶、罗道坤、马永波、哑石、张修林、杨春光、邹赴晓、姚辉等诗人作品青年、朝 气、先锋。B、邹赴晓、杨春光、狼人的文论使本期诗刊显得更加饱满。
①民刊名称:《诗歌创作与研究》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4 ③出刊地点:阆中 ④作品与同仁:“参考作品”:哑石、朱杰、马永波、千叶、伊沙、张修林、邹赴晓、袁勇。“理 论”:孙文《通向智慧的可能》长征《当代新诗随笔——兼谈袁勇的诗歌精神》。“域外诗歌”:(英)乔吉、巴克诗王首。“诗坛十家”:梁晓明、唐跃生、石碧 川、张秉正、李晓水、姜耕玉、长征、房东、颜峻、巴莫沙沙。“诗人通信”:叶橹《以简代文一致袁勇》。“大家谈”:怡尘、西渡、徐亢。 ⑤期数:1994年上部 ⑥主编人:策划:袁勇,组稿:哑石、朱杰 ⑦追求方向:旨在探索诗歌艺术规律,促进汉诗发展……(选自朱杰的征稿信)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正如青年诗评家张修林指出的那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5年的中国现 代先锋诗的重要力量之一是由袁勇执编《阆苑》、《名城文学》、《地铁》、《诗研究》、《诗歌创作与研究》推动的,今天回过头去,看看这些制作大气、所发诗 文厚重的大报(刊),应该有诗歌研究史家就袁勇执编的民刊专门研究、整理,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五年的中国现代先锋诗有一个强有力的证据。B、从发黄的纸 张上,我看见黑色的诗语更加深沉、撼人,那是世界上不会老去的火苗。C、袁勇这个人,中国现代诗史应该给他写下隆重的一笔。
①民刊名称:《声音》(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4.8—1995.11 ③出刊地点:西昌市铁路分局(马道) ④作品与同仁:秦风、吴雪峰、阿鸣、白茫、陈思竹、萧谦、野狼、杜乔、杨春光、伊沙、谢崇明、古纯钢、喻强、南嫫、贾薇、张烨、晓音、周凤鸣、流岚、萧尘、牟玲、秦巴子 ⑤期数:1—2卷 ⑥主编人:1卷(野狼、秦风)2卷(杜乔) ⑦追求方向:1卷是铁路系统的现代诗人们同仁交流,2卷后容纳四海的先锋原素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创刊号是同仁性的,2卷则形成了宽展的编辑力度,杨春光、伊沙、南嫫、 贾薇、张烨等名诗人的加入,使《声音》出彩直逼《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诗人》,二期上设立“1995年度散步大奖”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意,封二、三、封底插 图皆很有品位、水准。“庄谐诗话”中:秦巴子、杨春光、秦风、杜乔的文论可读性极强,这既增加了诗的宽容,也对诗人与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声音》入选 1986年《诗歌报》10期“民间社团、自选诗集”展。
①民刊名称:《四月诗刊》(胶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6秋—冬 ③出刊地点:资中 ④作品与同仁:狂虻(张树森)长诗《沉默与呐喊》 ⑤期数:10—11期 ⑥主编人:寒子 ⑦追求方向:团结诗歌同仁,举荐新星、弘扬诗歌精神。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张修林处翻看民刊资料一眼便被狂虻其名吸引细看,一份16开对折 小报用两期登载一首一千余行气势磅礴的长诗就给我极大震动。B、这种小诗报两期推一个人诗歌的行为只有在民间诗刊上才能完成。C、狂虻在1996年的写作 才华是惊人的,俨然一个大诗人的构架。D、四川民刊创办者们的胸怀皆坦荡侠义,如刊名《四月》一般散在大地上的春息,使远方的朋友感觉是诗歌把人与人拉得 很近。
①民刊名称:《彝风》(打印复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7.7.1—1999 ③出刊地点:普格温泉 ④作品与同仁:石万聪、马惹拉哈、发星、莎玛柔雪、吉牧思雨、克惹晓夫、阿黑约夫、霁虹、阿苏越尔、梦亦非、日波鸥梵、阿索拉毅、鲁娟、阿库乌雾、郑小琼、吉狄兆林 ⑤期数:1—7期 ⑥主编人:发星 ⑦追求方向:推举自然朴素、强调民族特色、张扬现代意识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诗歌报》1998.10期“民间诗歌·自选诗集”专号《岁月》 《中外诗歌》等刊物集体亮相。B、《彝风》是中国现在唯一在办的少数民族色彩现代民间诗刊。C、1999年,由于与梦亦非交往后,日渐形成“地域诗歌写作 群体”。《彝风》同仁与资源汇入《独立》。但其兼有整理资料的责任。
①民刊名称:《侧面》(胶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7 ③出刊地点:绵阳 ④作品与同仁:周薇、木星、邓辉、白鹤林、昭晚、海融 ⑤期数:1期 ⑥主编人:木星 ⑦追求方向:…通过凝视内心的风景,通过对词语的抚摸,但愿我们能够在白纸上修筑起最后的空中楼阁,在词语所赐予的游戏中发现创造的快乐和生活的热情(选自“前言”)(其实这不是“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让我留下印象的是周薇、海融这两个年轻女诗人在20岁左右写的东西已经让人惊异了,木星我猜是范倍,此君以雅文著称,此笔名符合其性。唯美个性的东西是这本18页民刊散发的风格。
①民刊名称:《存在》(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7—1999 ③出刊地点:内江 ④作品与同仁:陶春、刘泽球、梁珩、索瓦、吴新川、谢银恩、曾令勇、史幼波、罗洪涛、黄俊华。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陶春 ⑦追求方向:神(幻)性写作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1997年是个特定的年份,四川九十年代几份在全国有影响的民刊 (《终点》《存在》《诗镜》《独立》)皆在这一年前后创刊。《存在》创刊号上的6人作品配以文论、散文的刊发方式一出来便显示了充足的实力与才气。这种作 品与文论、随笔互动的编刊方式是全国许多民刊欠缺的,值得学习借鉴。B、与《终点》《诗镜》《独立》构成九十年代末期“四川民刊小黄金时期”。
①民刊名称:《诗镜》(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第1期(1997.12)第2期(1999) ③出刊地点:广元 ④作品与同仁:《孙文诗学理论专辑》孙磊《谈话》《朗诵》《述说》《声音》…史幼波《书札:致 已逝的梦和黑暗》《月之书》吕叶、朱杰、黄梁、袁勇、李龙炳、千叶、石碧川、哑石《马赛克午夜》《成都天府广场》…寒烟、蒋浩《东坡村札记》、远人、西 渡、彦龙、沉河、刘泽球、高氏兄弟 ⑤期数:1—2期 ⑥主编人:孙文 吕叶 史幼波 ⑦追求方向:达到那足以用自己独立的心灵火焰去映亮世界那晦暗、盲目、疯狂、堕落的黑暗精神。……我们永远坚信人类文明希望的光芒!人类心灵中的诗性之光将是我们最终的信仰…诗人的空间有多大,人类的生存空间就有多大!(摘选自《诗镜》封页)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诗镜》的横空出世,就以其策划的大气、印制的精密、文本的厚重、 诗人个性份量的浓结,在1998年中国诗界引起极大反响。在《诗歌报》月刊98年10期“民间社团专号”中便选了史幼波、吕叶的作品。B、这本刊物是《锋 刃》《诗研究》的合刊,幕后灵魂人物是原策划影响极大的《锋刃》2卷的孙文。从1期“文萃”中的诗人们通信选录中便可看见这些诗歌赤子们,奔走在巴蜀大地 的城乡之间,为所热爱的灵魂事业,一股股热血喷涨、燃烧、快乐与思考。而每一个诗人作品配上评论与随笔、创作谈等经典的编刊方式是从前孙文指点的《锋刃》 的延续。C、《诗镜》时期,也是一批投缘的诗人们交流、交心、友谊互深与体验人世惊心的难忘时间。《诗境》为中国诗界推出了后来影响极大的几个“后知识分 子时期”年轻诗人:哑石、史幼波、孙磊、蒋浩。四人能在2000—2004年“红”遍中国,都应该感谢《诗境》以及你们艰辛的付出。D、随着《诗境》的停 办,史幼波离开广元移居成都,孙文继续漂泊,特别是哑石与孙磊近年的被“名捧”…等原因。《诗境》的辉煌与历史只是作为1997—1999年中国民间诗刊 的一个神话被传说,而这批优秀的诗人,由于失去了一个汇聚与交融的空间平台,其实力与写作水准将受极大影响。D、梦亦非有一篇评论《幻像写作:最后的栖泊 地》,是论述《诗镜》部份同仁写作意义的。
①民刊名称:《终点》(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期(1998)3期(1999) ③出刊地点:绵阳 ④作品与同仁:卢枣、康伟、范想、史幼波、赵岚、海融、周薇、白鹤林、邓辉、胡马、张卫东、陈 子弘、安琪、小海、马永波、特拉克尔、朱杰、欧阳昱、陈代云、乔伊勤、曾飞鸣、孙谦、曾德旷、大凉山诗人作品小辑(发星、梦亦非、胡应鹏、祥子、马惹拉 哈)、黄梁、焦虎三、HYNES、朱诺、巴塞尔姆… ⑤期数:2—3期 ⑥主编人:范倍 ⑦追求方向:无具体的方向,有很大的包容性。 ⑧停刊原因:有关单位勒令停办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可以说主编人范倍的诗歌活动早在1990年—1992年,即与四川 师大的胡马、康伟、李雪芹等同学筹办油印诗歌小报《地平线》便开始了。此后范倍毕业分配到绵阳师专即开始创办《侧面》《终点》(1997),团结白鹤林、 张卫东、卢枣、康伟、周薇、海融、邓辉、赵岚等诗友。B、从第2期《终点》看,具体办刊的方向是包容性与地域性(成都、绵阳等)诗人相结合的路子。2期除 作品外,增加了理论的厚度,使诗人写作的空间增长,这种做法值得推崇。C、《终点》第3期,是范倍编刊整个学养、编辑水准的一个检试,这期刊物放在九十年 代民刊中也是优秀的。在栏目设计上颇有创意,如“幻美旅程”“暗夜之声”“终点论坛”“另类空间”,像知名诗人安琪、马永波、史幼波、小海等在上面增色不 少,台湾黄梁先生的《大陆先锋诗歌的语言之路》是一篇重要文章。D、《终点》是中国民刊中第一个建立自己网站的,可惜是在1999年,不像后来的诗歌网络 那么热闹。E、《终点》的功绩在于为九十年后期四川年轻诗人的一部份优秀者汇聚建立了一个平台。影响极大的由黄礼孩主编的《70后诗人诗选》入选《终点》 同仁范倍、海融、周薇、白鹤林作品。《诗歌报》月刊1998年10期“民间社团专号”选发白鹤林、邓辉作品。H、随着《终点》的停办,这批诗人的写作似乎 缺少方向与冲力,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我至今依然认为,范倍是个优秀的民刊编辑。
①民刊名称:《独立》(打印复印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1998.6—1999.12 ③出刊地点:普格温泉 ④作品与同仁:胡应鹏、柯红、祥子、发星、德干敖狼、尚华、吴若海、梦亦非、哑默、张守刚、海上 ⑤期数:1—5卷 ⑥主编人:发星 ⑦追求方向:以地域文化气质的诗人为基础,广纳全国个性诗人。 ⑧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在《诗歌报》1998.10期“民间社团·自选诗集专号”《岁月》 1999年“民间诗歌专栏”《诗林》1999年第2期“大凉山第二诗界专栏”等刊集体亮相。B、北京《科学时报》“今日生活,人文专栏”1999年8月 14日用大块版面推出发星《中国新诗二十年来大扫除》(部分草稿),引起一些著名诗人不满。C、1999年8月整理的《世纪末·中国性爱诗歌》是中国第一 册专题诗歌合集。 五、当下场景·二十一世纪
新世纪的四川民刊以《非非》、《存在》和《独立》三大民刊为代 表,在全国诗界很有影响。《非非》提出“体制外写作”,《存在》提出“幻象(神性)写作”,《独立》提出“地域诗歌写作”。三刊皆是创办9年以上的民刊, 特别是《非非》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三刊互成犄角,各塑其性,高扬着自由的诗歌精神前进。
①民刊名称:《非非》(复刊号、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0.8—2004.1 ③出刊地点:香港 ④作品与同仁:周伦佑《中国当代文学向何处去》《破境中成长的 诗歌青春》《遁辞》《变形蛋》《体制外写作》徐友渔《自由主义与当代中国》冯川《论道德必须与政治分离》唐晓渡《诗坛:后厚黑学…》林和生《悲壮的还乡》 耿占春《无枝可栖的灵魂》沈奇《世纪末论争反思》《“体制外写作”与写作的有效性》陈超《关于当下诗歌论争…》《关于“体制外写作”的随想》廖亦武《古拉 格群岛及其他》(捷克)哈维尔《我的个人“乌托邦”》…周伦佐《八十年民间思想运动回顾》赵思远《体制外写作:迟到的命名与吁请》董辑《谁是当代中国的诗 歌大师》、陈亚平、钟鸣、严力、蒋蓝、陈小蘩、刘翔、梁晓明、余刚、杨平、杨克、雨田、潘维、杨春光、龚盖雄、袁勇、曾宏、张凤岐、张修林、胡途、孟原、 刘畅、文楚安、袁亚娟、童若雯、邱正伦、马永波、黄懿、鲁布革、马兰、廖慧、阿翔、李晓玲、史幼波、张闳、周雷、刘春、蒋晓韵、敬文东、余杰、摩罗、二 丫、刘泽球、王若冰。 ⑤期数:8—11卷 ⑥主编人:周伦佑 ⑦追求方向:中国先锋诗歌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非非》第二次复刊再一次震惊诗 坛,周伦佑从“白色写作”到“红色写作”再到“体制外写作”,证实了其是“中国唯一的现代诗歌新理论智谋大师”。B、《非非》只有周伦佑掌旗才称之为“非 非”,这是二十余年“非非史”所证明了的。C、“非非”除树立起了“中国现代诗先锋阵地”外,还引领着“中国独立的自由人文思想”的汇聚与崛起。这是一个 由“诗(小我)”向“现实(当下人文关怀)”的积极迈进。是艺术提升人类思想与灵魂前进的必由之路。D、“后非非时代”真正成形:周伦佑、蒋蓝、陈亚平、 陈小蘩、龚盖雄、袁勇、雨田、邱正伦、董辑等成为主要代表性诗人,这是一个历史的更替与翻新。E、四川这个“现代诗歌大省”的地位,因为《非非》的再度复 刊而不再动摇。
①民刊名称:《存在》(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0—2005 ③出刊地点:内江 ④作品与同仁:陶春、刘泽球、索瓦、吴新川、谢银恩、曾令勇、 史幼波、王刚、三原、王明韵、狂虻、陈蔚、余宏昌、闵人、李莽、韦源、康城、魔头贝贝、哑石、曾蒙、蒋振宇、刘政波、章平、邹赴晓、李龙炳、艾晓琳、萧 颂、刘焱、陈建、人与、海上、长岛、小海、袁勇、阿翔、胡马、楚楚、郑小琼、发星、梦亦非、田一坡、华未眠、朱杰、徐幔、碧青、青弦、JOJO、也刁、西 边雨、江南雨水、周伦佑、蒋蓝、陈小蘩、陈亚平、阿索拉毅、羿子伊莎、鲁娟、席永君、凸凹、刘恺思、黄相荣、焦虎三、张卫东、马永波、张哮、张选虹、南 北、李拜天、高岭、影城、郎启波、张建新、边建松、梦呓、可可西、灵书。 ⑤期数:3—6期 ⑥主编人:陶春 ⑦追求方向:神(幻)性写作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存在》八年坚持,为中国诗界奉献 了陶春、刘泽球、谢银恩三位文本与理论整合力很强的优秀诗人。自第二期起,以内江《存在》同仁为底,纳入全国个性诗人,这种编刊方式很有胸襟,这即避免了 “圈子”“封闭”,同时吸新鲜之气,使《存在》更具影响、凝聚。特别是2004年休刊近3年后,推出的5期,2005年推出的6期,在作品厚度、力度上皆 达到一个高峰,像6期所设栏目:“存在诗论”“存在空间”“第二性物语”“非非专栏”“独立专栏”“存在视域”“存在评论”,都呈现了编刊者的大气、宽阔 胸怀。二十一世纪的前5年,《非非》《存在》《独立》成为四川三大民刊。B、《中间代诗全集》对陶春的遗漏是一个遗憾。孙文涛“大地访诗人”对《存在》主 编陶春的采访误成刘泽球,也是一个遗憾,但陶春8年《存在》坚持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是除老牌民刊《非非》之后,坚持并给诗坛带来冲击影响的四川优秀民 刊之一。C、2006年5月《上海文学》“水星·民间诗歌版图”推出由著名诗评家张清华点评的《存在》专辑。
①民刊名称:《独立》(复印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0—2005 ③出刊地点:普格温泉 ④作品与同仁:胡应鹏、发星、吴若海、梦亦非、哑默、张守刚、 海上、周薇、湄子、马惹拉哈、陈小蘩、曾蒙、远人、韦白、阿翔、林忠诚、西娃、庞余亮、安琪、黑陶、夜风、墓草、孙文涛、周伦佑、张嘉谚、粥样、西域、张 联、阿库乌雾、吉狄兆林、沙马、王志国、黄漠沙、孙文、陶春、郑小琼、鲁娟、羿子·伊莎、阿索拉毅、马晔、贝史根尔、波眠、王耀东、何休、杨远宏、阿飞 (冉天钺)、老刀(病雨)、柳果、海裔、新鲜虫子、鬼鬼、春树、林红、梁鹏、林华、土豆、凤梨、刘清泉、小幻、王晓亮、李傻傻、西毒何殇、张进步、非击、 艾痖、崔澍、吴默、冯昭、南北、王兆阳、萧然、果味、夏春花、原上白马、王梦灵、谷雨、野兔的似水流年、王园园、柏承祥、周斌、牛慧祥、曹贺林、许多、方 石英、Cenitmeter、果酱、烂烂、阿斐、楼河、马梦、水水水、恶鸟、张稀稀、枫叶青青、不必、张小静、乌青、李小羊、张羞、张4、熊盛荣、田荞、 伍开堂、巫女琴丝、刘东灵、方为、唐纳、莫蓝、李德波、陈旧、但影、啊松、周公度、冰马 ⑤期数:6—12卷 ⑥主编人:发星(第10期系老刀主编) ⑦追求方向:以“地域诗歌写作”为基础,广纳四海个性独立之诗人作品。(见《独立》7—11卷《地域诗歌写作概论》(梦亦非)《地域诗歌写作随笔选》(发星)) ⑧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诗歌月刊》“2005·中国民间 诗歌专号”《诗歌选刊》“2005·中国少数族诗歌专辑”《中外诗歌》“当代大凉山彝族现代诗专辑”《守望》“大凉山第二诗界作品展”等刊集体亮相。B、 《独立》入选参加《星星》“2004·中国甲申风暴现代诗大展”。C、梦亦非、发星、湄子、鲁娟的作品入选《70后诗全集》《中间代诗全集》《中国少数民 族女诗人诗选》等重要选本。D、已经形成“地域诗歌写作群体”。E、老刀主编的10期为“80后”专辑,老刀(曹鸿涛)显示了自己的诗歌才华与理论水准。 “80后”诗群体是继“70后”重新崛起的新生代,没有引起诗坛的广泛关注。F、发星、梦亦非、吴若海作品入选《诗家园》2005年第十期“二十世纪中国 民间诗人二十家”。E、《上海文学》2006年第二期“水星·民间诗歌版图”,推出由著名诗评家张清华教授述评的《独立》专栏。选发星、梦亦非、黄漠沙、 鲁娟、湄子作品。
①民刊名称:《诗歌档案》(正规书号出版)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1.2 ③出刊地点: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④作品与同仁:“短诗部”:宋迪非、张典、史幼波、阿紫、哑 石、席亚兵、莫非、沉河、李德武、席永君、胡续冬、树才、小海、吴勇、曹疏影、蒋浩、非亚、陈瑞生、刘洁岷、凸凹、林木。“长诗部”:马永波、雷平阳、远 人、孙磊。“译诗部”:约翰·阿什贝利诗及访谈录(马永波译)。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席永君、哑石 ⑦追求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很明显,这本刊物是《诗镜》散伙 后,原主力人物哑石、史幼波、蒋浩、孙磊加上全国一些气质相近朋友们的作品汇集,由于有众多“知识分子新生代们”的撑持,在2001年的民刊界,算是有水 准的一份刊物(虽然其采用书号正规出版,其内质还是民间性);B、众诗人的汇聚被南方黄礼孩的“70”与“女性诗歌”“中间代”等大声浪淹灭,我们不得不 思考诗人除自身写作外,在共同方向,流派气质及理论深度上的打造,无方向的汇聚不能长久,这在“民刊界”是一个“真理”。2006年回头看《诗歌档案》, 同样免不了同样的命运;C、正规出版耗钱耗精力,这种做刊方式在贫穷的中国诗人中不值得提倡。但诗歌精神值得敬礼!
①民刊名称:《人行道》(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1.3—2004.12.31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程烈、杜力、卢枣、琼娃、吴建军、张伦、张卫 东、赵烨、李放、朱诺、韦源、地主、陈建、李龙炳、李兵、林和生、张哮、胡马、赵岚、高岭、徐果、焦虎三、蒋骥、陈小蘩、胡仁泽、韩甫、李丹、马兰、史幼 波、水印白木、李安、宇龙、白桦、田一坡、乌蒙、刘泽球、彦龙、张选虹、南北、陈亚平、陈子弘、梦亦非、黄啸、宋炜、赵卫峰、龚盖雄、罗闻 ⑤期数:1—5期 ⑥主编人:张卫东高岭(1期)卢枣(2期)张哮李兵(3期)胡马(4期)张哮(5期) ⑦追求方向:没有方向 ⑧停刊原因: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成都:中国现代诗歌的“首都”,除 《非非》大牌民刊以及《诗镜》部分成员以及《诗歌档案》的部分成员外,还有许多游离于这些同仁(刊物)外的诗人们存在。进入2000年后,随着《终点》和 《诗镜》的停刊,里面的许多成都及周边诗人又在寻找自己的家。于是有了《人行道》。《人行道》是宽容的,开始除诗外发小说,后发散文、随笔等,这增加了刊 物的可读性。特别是自3期开始,有陈小蘩、史幼波、刘泽球、陈亚平、宋炜、龚盖雄等在全国有影响诗人的加入,增加了刊物的份量与容量。B、刊物已办了5 期,经过了4年的风风雨雨,作为成都这个四川诗歌大省的核心地带,是应该有一本乃至几本不同风格与气质的优秀民刊存在才与之“诗歌首都”之名匹配。C、作 为民刊主编,目光必须以成都这块特殊“地域”为根,向外延伸,成都的诗人以及诗歌历史的“矿藏”很丰富,值得下功夫去挖,那一定大有作为。D、由于《人行 道》没有具体的办刊方向,只是作品的汇集,从某种精神角度上讲,只能证明这些诗人在活着,诗性地活着,在写诗,仅此而也。
①民刊名称:《在成都》(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2.6.30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一辉、马雁、水印白木、韦源、卢枣、冉燃、史幼 波、石碧川、凸凹、田荞、地主、刘涛、买天让、陈小蘩、陈子弘、陈瑞生、杜力、何东波、李龙炳、李兵、李笑梅、吴德彦、林和生、孟原、欧阳子、张卫东、张 凤霞、张伦、张哮、周国兴、胡马、胡仁泽、胡未、哑马、赵岚、高岭、唐丹鸿、席永君、徐果、黄啸、莓子、萧瞳、程烈、蒋骥、琼娃、黎冷。 ⑤期数:1期 ⑥主编人:张卫东、张哮 ⑦追求方向:没有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A、其实从本期所发诗人的名单看,还是 颇具实力与厚度的,但和《人行道》一样,有一个通病:“无具体办刊长远方向”,也是作品的汇集。作品的汇集很容易,出刊也很容易。但这样的刊物不会产生多 大的影响。因为:1、他没有方向;2、缺乏冲击的诗人与栏目与文本;3、缺乏理论的支撑…。B、可以和《人行道》并为一刊,就叫《在成都》,一则强调地域 特称,二则可以从成都诗人的地域性出发,大做文章,研究“成都地域诗人”的文论,研究“中国现代诗大省”的成因等等都是很好的选题,当然,这种人现在还没 有出现。成都乃至四川的现代诗人应该从整体上给予清理、梳正,给中国现代诗史一个正确的“定论”。这种事谁去做都是伟大的。C、作品汇集而没有方向的民刊 一般都“短命”,这是一个“真理”。
①民刊名称:《幸福剧团》(铅印) ②创刊(出刊)时间:2002.10(3期) ③出刊地点:成都 ④作品与同仁:柏桦、程烈、杜力、高岭、韩甫、胡未、匡宇、李兵、李丹、卢枣、马雁、买天让、Orphens、冉燃、沙子、唐海威、王宝民、王心、韦源、文迪、夏天、萧瞳、徐果、杨政、一坡。 ⑤期数:不详 ⑥主编人:一辉 ⑦追求方向:没有方向 ⑧停刊原因:不详 ⑨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它:刊名倒颇有创意,与《人行道》《在成都》等构成二十一世纪初成都现代诗人们的又一次“热潮”。
|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5 18:39 , Processed in 0.019315 second(s), 18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