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现代诗学”的提出
D、“中国民间现代诗学”的提出
A、“民间现代诗学”,它是对应于主流(官方)的一种民间现代诗人的自由写作而形成的一种诗歌思想、思潮、人文理念以及艺术运动气质,个性才华张扬,逆现实环境(所谓的正常艺术规栏、定论及常态生活庸俗大众模 式)……的诗学。它是在野的、江湖的(民间的),它只有自生的创造与生命基因,他在逆困难(现实及意识形态对它的制约)中飞翔自己黑色的意识与金黄的铜。 B、“民间现代诗学”形成时间可划定为陈思和提出的“潜在写 作”时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以贵州黄翔、哑默的写作为始,然后是北京的“白洋淀诗群体”及后来的《今天》“朦胧诗运动”——“第三代诗歌运动” (“两展”)——九十年代——二十一世初的民间诗歌运动大范围来考察。 C、“民间现代诗学”考察与研究着眼点必须以民间诗人们创办的刊物为基础,由此理出诗学主张、派别、个性、风格、地域文化背景,然后再访谈幸存当事者,用口述历史或自写回忆的方式进行为佳。 D、“民间现代诗学”的建立与开掘,对中国现代艺术史与现代诗歌史意义重大,可例为学科重点与历史文化研究重点。近半个世纪的“民间现代诗歌运动”值得系统的整理、梳理,以使中国文学史更趋完善,给历史一个真正的呈现、交代。 E、“民间现代诗学”是基于发星在整理“中国民间诗歌版块·四川大凉山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简史”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发星将从大凉山民刊理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发星希望那些诗歌大评论家、大理论家们进行宏观的研究、系统的整理,这将是中国艺术、文学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中国民间现代诗学” ——‘四川民间现代诗歌运动’的几点启示
A、诗歌是一种自由之子们天马行空的吟唱,它不属于栅栏与僵死 的律定。在野与江湖,给出自由的空间距离。一则检测人生存的常识难度(吃、穿、睡、喝……等),二则检测逆现实顺境的一种艺术反姿态与个性行为(诗歌乃至 艺术的创造必须是异端的、狂放、自由的)。如果二者相携共济,则人体验(世态)与自身学养便产生相互酵育过程,即站在大地上的人子之歌。这种创造与人自身 皆得到诗歌语言与精神境界的同时上升。是大师、大家成长之路。如“非非”的周伦佑与湖南诗人海上目前正用自己的民间现代诗歌精神与写作实力证明着。 B、诗歌在创新运作中,必须基于有根性的诗学主张并运用于创 作,才能形成与团结一批同仁打拼一个艺术拔高的世界。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是一个优秀诗歌理论家,二则互动在坚持与持续力上,才能永燃诗之火花。如周伦 佑、蓝马之于“非非理论”与“非非作品”,晓音之于“女子诗歌理论与作品”,发星之于“地域诗歌诗学”及作品……。这样既拓宽了诗歌理论世界也丰富着诗歌 的空间(理论)的创造。理论的提出必须是诗人自身,因为只有诗人才能洞悉诗之奥秘。评论家是后来的事。 C、山地(边地)自然文明之地保留人类纯野、至善、透明之情感因子,这里的人、物与现代文化相撞后产生的东西往往不具有同一性,只有独立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D、出刊、朗诵、演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诗歌运动的三模式。使人想起早期“革命党人”在广场上的激情场面。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文精神传播方式,二十一世纪似乎适用,似乎能再次撕开世俗金钱迷惘的迷网,让诗歌之彩裙露出她丰满诱人的巨乳。 ……
|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6 02:56 , Processed in 0.019120 second(s), 18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