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BC Morning V1806 门户 雅趣共析 百家杂谈 查看内容

斯大林的文革

2013-6-3 10:54| 发布者: Test| 查看: 277| 评论: 0|来自: blogchina

摘要: 斯大林的文革 与中国文革不同的是,斯大林并没靠那些愤青去打倒老干部,那任务留待几年后由枪杆子去解决。这一点充分显示了斯大林 的非人类的“冷静理性”。和毛不同,他能看到以后好几步棋,知道愤青们并不能“打 ...

斯大林的文革

与中国文革不同的是,斯大林并没靠那些愤青去打倒老干部,那任务留待几年后由枪杆子去解决。这一点充分显示了斯大林 的非人类的“冷静理性”。和毛不同,他能看到以后好几步棋,知道愤青们并不能“打江山坐江山”,他们的捣乱破坏只能起到制造普遍的恐怖气氛、慑服旧知识分 子的作用

《野蛮的俄罗斯》

1928年,斯大林发动了文化革命,其目的是整肃旧知识分子,培养一 代可靠的新知识分子去取代他们。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还使用共青团愤青们组成的“文化军”(这组织原来成立起来是为了给工农大衆扫盲),去冲击“知识分子 成堆的地方”,诸如党政机关、学校、剧院、文化展览,还肆意袭击并关闭教堂,等等。

  与中国文革不同的是,斯大林并没靠那些愤青去打倒老干部,那任务留待几年后由NKVD的枪杆子去解决。这一点充 分显示了斯大林的非人类的“冷静理性”。和毛泽东不同,他能看到以后好几步棋,知道愤青们并不能“打江山坐江山”,他们的捣乱破坏只能起到製造普遍的恐怖 气氛、慑服旧知识分子的作用。因此愤青们在造出气势来后,便被斯大林收入袖筒裡了。某些积极分子还在运动后期遭到了惩办。斯大林发动文革的重点,还是训练 出一批技术干部来,去接替那些他准备在未来枪毙的老干部。

  为了这个目的,大批工农被送进各种技术学院培训,毕业后便充当各级干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超过一百五十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农进入了白领阶层,15万工农和党员完成了高等教育。这批人便构成了未来新社会的权贵精英。

  与此同时,苏共还在工厂农村发动了广泛的文化教育运动,让野蛮的人民建立卫生习惯,注意在公衆场合的文明举止,谈吐优雅,穿着大方,保持优雅仪表,以及获得对俄罗斯古典文学艺术的基本鉴赏力,等等。

  客观说来,这运动极大地提高了野蛮的俄罗斯人民的浅表文化素养。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最大区别,还是他没搞蔑视践踏 一切既有文明成果的反智主义。布党官员从不相信“外行能够领导内行”,也不以“大老粗”为光荣头衔。相反,他们始终保持了对文化的敬重,对科学採取一种宗 教崇拜态度。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等人都力图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经常带全家去看话剧、芭蕾舞等演出,还聘请私人教师去家裡教孩子学英语和其他外语。苏联的 文化革命没有全盘否定而是基本保留了俄罗斯文明成果,甚至还把这些成果吹嘘到“兄弟国家”去,以致中国学生对俄罗斯文艺作品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本国文 化的瞭解。

  从整体来看,苏联的“文化革命”改变了革命前“橱窗俄国”与“原始俄国”的两极分化状态。国家实行了文化领域裡的“杀富济贫”,把尖子削平了,把低的提上来,使得全民共用一个肤浅而普及的文化。在普及的意义上,这社会改造工程应该说取得了相当成果。

  据赫鲁晓夫回忆,十月革命初,他和工人们进驻了某个贵族的宫殿,直接就在裡面拉屎撒尿,拉到超饱和程度,以致后 来无人能在裡面下脚。由此可见革命前的普罗大衆是何等的野蛮人,根本不是《列宁在十月》上攻打冬宫的那些赤卫队员们小心翼翼地爱护宫内凋塑的情景。但经过 “苏维埃文化整容手术”后,苏联公民的外在文化修养得到了普遍提高。如今去俄罗斯游览的中国游客,都对当地人在公衆场合的文明举止留下深刻印象,诸如说话 彬彬有礼,不随地吐痰,尊重妇女特别是孕妇,女性特别注意仪表等等,因而误以为俄国人民的素质真的比中国人高得多。

  可惜这不过是“文化美容术”,掩盖了内在的野蛮性。所谓“苏维埃文化”少了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人文主 义与人道主义精神。所谓“苏维埃新人”缺的不是基本文化知识与技能,而是人的灵魂,他们不过是一部庞大机器的无机配件,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基本权 利一无所知,其公民觉悟还不如沙俄时代的城市居民。学生们接受的是反文明训练,被灌输的乃是与文明世界完全颠倒的价值观,例如将残忍视为坚强,将狡诈视为 机智,将善良视为软弱,将慈爱视为伪善,将背叛视为忠诚,将忠诚视为背叛,将告密视为光荣,等等等等。如俄国学者拉津斯基指出的那样,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 一个国家,在其中秘密警察竟然成了无数文艺作品歌颂的英雄好汉,而大批公民都以背叛亲友、向官府告密为荣,如当时的报刊骄傲地宣称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 是契卡战士。”

  更糟糕的是,斯大林以工业家的态度来处理文化问题,以佈置生产任务的方式,责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根据党的 中心任务,批量生产宣传品。这结果便是彻底毁掉了俄罗斯文化。除了因某种原因获得斯大林的青睐或宽恕的寥寥几名作家和艺术家,诸如阿?托尔斯泰、帕斯捷尔 纳克、肖洛霍夫、爱森斯坦、肖斯塔科维奇之外,在长达70多年的光阴裡,苏联再没出过文化巨人。我记忆中的苏联文学作品,只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堪与俄罗斯文学杰作比肩,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也勉强可算。其中《日瓦戈医生》还无法在苏联境内出版,是偷运到西方 出版的,出版后在国内被禁多年。影视作品中只有丘赫莱伊的《士兵之歌》堪称杰作。除此之外,我看过的苏联文艺作品基本是垃圾。而美术界长期停留在俄罗斯巡 迴展览画派的水准上,再未出过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那样的大师。戏剧界则从此再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手机版|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7-8 10:30 , Processed in 0.014917 second(s), 16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