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电动车的人后悔了吧,这部汽车只要RMB4000 ![]() 在开发上最关键的目标亦是最小化所有的驾驶阻力,亦有轻型的车身结构,出色的空气动力学,新开发的轮胎以及其它运行机构部件。 ![]() ![]() ![]() 由于空间限制,引擎变速箱采用了一款新的非常紧凑型的自动顺序式6速变速箱,换档程序经过特别的调校,以优化动力传输,减少燃油消耗。变速器不可能用现成的,而新开发的宗旨仍然是减少重量,变速箱外壳由镁金属制造,所有的齿轮以及轴都是空心的,螺栓由钛制成。另外,特殊的高质润滑油保证这款仅仅重量为23 公斤的6速变速器能够运行得更加圆滑。变速器的机械装置通过传感器由电子液力控制,去掉了传统的离合器踏板。在这里也不需要变速杆,加档以及减档都全部自动化,这样能使引擎与变速器更加完美的合作,减少燃油消耗。档位的选择,前进,后退或者是空档,都可以由驾舱右手边的一个开关来控制。 无论从这辆1升车的前面来看来是从它的侧面来看,外貌看起来更像是一辆过去的运动车而并非一辆研究型车辆。为了达到1升的耗油量目标,风阻系数必须严格控制,1升车确定有2个座位,而车前部必须尽可能的小,这才附合空气动力学,仅有的选择是将2个座位成一条直线排列,就像竞速的滑雪长橇以及滑翔机一样。入口是一个1.5米长的欧翼式车门,从左边开启,这样进出更加方便。 车轮也经过了包围,后轮几乎完全藏于车板以内,前轮的轮盖完全由碳纤维制成。甚至侧面的冷却空气进气口也仅仅是在引擎需要冷却时才打开,否则关闭。从上面看,泪滴似的车体以及车尾急剧收拢的线条非常明显。而空气动力学优化的车底以及后端的分流装置为后轴提供必须的下压力。为了获得更完美的风阻系数,必须去掉车门后视镜,取而代之的是位于车侧转向信号灯上的摄像机,可以从仪表台左右的2个小的LCD显示屏上看到后方情况。泊车时,也可以从位于刹车灯中央的摄像机里获取后方图像。 为了降低车身,采用了镁金属空间框架以及碳纤维外壳,共重74公斤,比铝质的空间框架轻了约13公斤。 安全亦是小车开发的重点之一。在计算机模似辅助下,所有撞击类型在设计期间都经过反复的验证。所谓的"撞击管",位于车前端,集成了能触发气囊的压力感应器,可吸收全部的变形能量,保持脚部空间不变形。全铝的油箱位于乘客席后碰撞保护区内,采用开放式加注口设计,可自动机械化加油。此外,主动安全也包括最新一代的4通道ABS以及电子稳定程序悬挂方面也是一项精密的工程。该车采用了双叉臂悬挂结构,上叉臂由镁金属制成,下叉臂以及支点轴承由铝制成。轮毂由钛金属制成,而在轻型车轮轴承里的球则由陶瓷制成。如此一来,整个前轴,包括弹簧避震器在内仅重8公斤。后驱动轴则采用完全不同的结构。大量部件仍以减重为原则:板式弹簧由玻璃纤维制成。横向管以及车轮支架由铝制成。车轮毂由钛金属制成。驱动轴以及车轮轴承都整合在轮轴里。 安全刹车由4轮合金碟盘刹车以及合金刹车卡钳提供保证,整个刹车系统仅重7.8公斤。轮圈以及轮胎都有合作厂家特别的定做,比如轮圈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仅重1.8公斤,比传统的轮圈轻一半。车胎的材质以及胎纹都是特殊设计以减少阻力。另外由钛金属制成的车轮轴承也为特别的设计以获得更低的摩擦。 1升车采用双氙头灯,仅32瓦特,效果却等同于传统的60瓦特头灯。整个头灯元件都由聚碳酸酯制成,重量仅仅有1500克。 日光灯,所有的转向信号灯以及后灯簇都采用了LED技术。车内照明也同样采用LED,当在晚上打开车门时还会有电致发光金属片提供必要照明。更多的技术则展现在摄像系统中,该系统有自动识别功能可自动的解锁鸥翼车门以及点火键。车内采用了整洁,运动的设计能为2个人提供足够的空间。塔式的玻璃车顶由聚碳酸酯制成并有防紫外线功能。座椅采用镁金属结构以减轻重量。后座乘客可以很舒适的将脚放在位于驾驶位2旁的脚凳上面。驾驶员面对的是一个平顶的方向盘,座舱的风格就好像置身于一台喷气式飞机上。中央圆形仪表的左右2边是2台显示屏提供后视图像,在前面右边控制台上的是换档开关,电子手刹开关以及启动键。左边控制加热,通风以及车内灯照明。 |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5 21:48 , Processed in 0.016795 second(s), 24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