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BCM 门户 热点追踪 加国新闻 查看内容

2013加国大事回顾(1)

2014-1-16 13:48| 发布者: vandave| 查看: 175| 评论: 0

摘要: 有人说2013年是加国的丑闻年,三级政坛无一例外丑闻不断,令加国成为国际笑柄;也有人说2013年是加国的天灾年,洪水、暴雨、雪暴不断袭击各大城市,令加国损失惨重;盘点2013年加国大事,似乎确实是负面新闻居多,平 ...

有人说2013年是加国的丑闻年,三级政坛无一例外丑闻不断,令加国成为国际笑柄;

也有人说2013年是加国的天灾年,洪水、暴雨、雪暴不断袭击各大城市,令加国损失惨重;
盘点2013年加国大事,似乎确实是负面新闻居多,平时安分守己的移民官破天荒大罢工、CNE 150人集体食物中毒、加国骄傲黑莓股价跌到10年最低点。不过“丑媳妇终须见公婆”,就请读者跟着加国无忧编辑部重新感受那些发生在2013年的大事吧。

1.加国政坛丑闻连爆 福特吸毒哈珀涉参议员贿赂案

说今年是加拿大政坛丑闻年一点不为过,第一,丑闻涉及到从联邦到省市三级政府,分别是联邦保守党贿赂参议员案,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在建发电厂、耗费纳税人十亿一事,以及围绕多伦多市长福特吸毒所上演的闹剧;第二,这些丑闻均成为本国媒体乃至海外媒体尤其是美国电视台狂轰滥炸式报道并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福特吸毒丑闻更成为国际传媒及社交网络的热点,以至于加拿大人感到非常不爽,惊呼福特毁坏了多伦多作为国际都市的形象;第三,这些丑闻有的暴风骤雨已过并开始消停下来,比如福特吸毒丑闻;有的不了了之,比如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在建发电厂事件;有的则仍然在发酵,丑闻引发的火灾已蔓延到哈珀总理宝座的下面,即使不会烧掉他的宝座,至少也会让他如在热锅之上,而是否会引发政坛地震,目前尚难预料…

多伦多市长福特吸毒丑闻

毫不夸张地说,自福特走马上任之后,围绕他的话题就从未间断过,但其中以“利益冲突”一案就差点弄丢了他市长的乌纱帽。吸毒视频一案则更是要命,在主流媒体曝光福特吸食可卡因的照片(下图)之后,福特开始只是简单地否认吸毒。但媒体不会轻易放过福特,随后连立场偏右的《环球邮报》也加入进来,揭露福特兄长道格-福特(Doug Ford)在上世纪80年代就卖过印度大麻;其兄姊均涉及与毒品有关的事件。

从此往后,媒体对福特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越追越远,越挖越深。但福特一直矢口否认,直到10月底,多伦多市警察总长布莱尔(Bill Blair)在新闻会上宣布,在电脑硬碟中找到福特吸毒的视频,确认了这个吸毒影像确实存在。而福特在一个星期之后不得不出来澄清,最后还是承认自己确实吸过毒,但坚称自己不是瘾君子。

就在福特承认吸毒后,市议员们开始动作。市议会先通过剥夺市长福特部分权力的议案,再17日再度开会,以36票对5票的多数通过进一步削减市长福特权力的动议,包括大幅削减市长办公室预算、免去其执行委员会主席身份,同时也免除他是所有委员会事实成员的身份。这样市议员们一连串的削权行动,让福特基本被架空,成为有名无实的市长(下图)。

福特在市议会遭到空前孤立,除其兄长、市议员道格-福特的不懈支持外,其他福特阵营的议员皆倒戈相向,福特面对的是四面楚歌的局面,内有市议员的公开挑战,外有市民要求其辞职下台的呼声。而各方对事件反应强烈,仅在本地华人社交媒体及网站就热闹非凡,挺福派和倒福派争论激烈,相持不下。

11月19日,保守党重量级人物康尼(Jason Kenney)措辞尖锐,称作为一位民选官员,福特已令政府机关、市长办公室和他的城市蒙羞,进而要求福特辞职。康尼是保守党高层第一位站出来公开批评福特并要其引咎辞职的内阁部长。

但康尼的老板联邦总理哈珀身份不同,他在首次就福特之事发声时,远没有康尼那么严肃和激烈,而是幽了一默。他在康尼讲话之后的第3天接受记者提问时开玩笑说,他听说福特想成为总理,但他显然不喜欢福特的这个想法,至少现在不行。当在新闻会上谈到福特的前途时,哈珀马上一本正经,说这个事不是他决定得了的,得多伦多的选民说了算。 51.CA

非常有意思的是,尽管经历了传媒的狂轰滥炸、市议员的限制权力以及部分市民要求其下台的惊涛骇浪,本国多家民调公司多次调查显示,福特的支持率还是居高不下。最近一次,即在市议会通过限制市长福特权力的议案之后对1,049名市民所做的调查显示,除非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出马,否则福特在明年市长选举中仍然民望最高、当市长的赢面最大。该调查还发现,福特在被市议员们合力架空后,其支持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比2周前的同类调查上升4个百分点。

这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有人认为,尽管福特承认吸毒,且在被媒体揭发之后也有遮遮掩掩的嫌疑,但市民心知肚明:福特本来就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身上问题一箩筐,但他还是比那些能说会道的、世故圆滑的政客强,而且他也确实为市民扎扎实实地做了许多事。有普通市民就直接表示,“福特政绩在民心”。也有人分析说,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甚至过度渲染反而激起了一些民众的逆反心理:就是不愿上媒体的套套,你越说他如何如何,我反而越挺他。

前加拿大传媒大亨、《国家邮报》的专栏作家布莱克(Conrad Black)从另外一个视角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是市议员的一连串动作成就了福特,使他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物(And they have made Rob Ford the most famous Canadian in the world.),英文句子中的“they”指的是多伦多市议会的那帮倒福不遗余力的议员们。布莱克还在专文中写到,他最近到澳大利亚和英国旅行,发现那里的人也在谈福特,并评论说福特令人耳目一新,改变了他们对加拿大人的单调死板的印象。

福特最近有点烦,但他的麻烦还没有完。就在12月4日下午,法庭公开了多伦多警方有关福特的新资料,其中包括警方通过窃听而得到的消息。资料显示,福特曾向疑似帮派成员提出,以5千元加一部车换取视频,而福特也被人勒索,有人提出要10万至15万元才会交出视频。不过在窃听期间,其中没有听到福特本人的声音。而福特一如既往,在次日称警方的资料全是谎言;近日接受布莱克采访时表示,由于警察总长布莱尔与他有过节,对方才用疑似吸毒视频来报复。不过,最新被公开的警方调查文件跟以前公开的所有资料一样,全部属于指控,未经法庭审理,因此福特至今没有因为涉毒风波而被起诉。 - 多伦多 51 网

安省自由党发电厂丑闻

再谈安省自由党发电厂丑闻。令人奇怪的是,无论英文主流媒体,还是本地中文媒体,对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在建发电厂、冤枉耗费纳税人丑闻的相关报道竟少之又少。其实按照时事评论家文世昌先生的看法,比起上述福特和联邦保守党的丑闻,安省自由党政府的丑闻,其问题要严重得多。仅就联邦和安省丑闻进行比较,“安省选民可能过份高估了联邦参议员的丑闻, 低估了安省丑闻的严重性。”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显而易见,麦坚迪时代的自由党政府纯粹出于政党利益和政治考虑,取消2座在建发电厂,令纳税人损失10亿元。这个损失不会自行消失或是那个人买单,而是分摊在电费中,由本省用户慢慢支付,也即是最终转嫁到省民身上,由省民掏腰包慢慢支付,估计要20年才可以还完。

更为恶劣的是,麦坚迪及其自由党政府一直对取消2座在建发电厂的真实成本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最初表示,取消密市的发电厂只用了8,500万元,但后来经过审计,实际成本高达2.75亿元,是前者的3倍。奥克维尔发电站更离谱,前省长麦坚迪一直声称取消工程的费用只有4,000万元,但经安省审计总长经过调查,真实的成本高达6.75亿元,是麦坚迪当初所说的14倍。

这还不算,东窗事发之后,为了遮人耳目以掩盖取消和搬迁电厂黑幕,自由党政甚至涉嫌删除电邮、以致省警为调查事件不得不搜查现任省长韦恩的办公室。但对于这样重大的事情,居然没有媒体像围堵多伦多市长福特那样,去向麦坚迪追问,去向韦恩逼问。
其实,相比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多伦多市长福特,安省前省长麦坚迪才是玩弄权术的高手、把政坛、媒体和民众哄得一愣一愣团团转的耍尽政治伎俩的滑头政客。记得麦坚迪宣布提前辞职时的情景吧?自由党甚至敲锣打鼓为麦坚迪庆祝“政绩”,当时多少人为之震惊不已,多少人为之扼腕叹息,还有多少人为之大惑不解:放着这么一个大省长的位置不坐,在政治生涯如日中天之时居然激流勇退,说是要回家陪老婆孩子,有病没病?

前省长麦坚迪今年5月出席与取消电厂相关的听证会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麦坚迪不仅一点都没病,而且他的激流勇退还充满政治智慧:预感到暴风雨临头,他有先见之明地为自己找好了避风的港湾,把包裹着巨大丑闻的烂摊子甩给了急于上位的后任。而继任者韦恩也有她死撑硬顶的办法,反正我当时不是老板,没有作出这个最后的决定,有天大的罪过你找我的前任去吧!

现任省长韦恩就取消电厂之事为自己辩解

而鉴于安省特殊的政治生态,自由党省长还有她的底气:丑闻怎么了,能把自由党掀翻不成?还真是,不管自由党出多大事儿,即使是个少数政府,安省反对党还真把这个不得民心的自由党政府没得治。

先说安省保守党。安省省民在前保守党治下活得非常不开心,不仅安省还有多伦多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那个时期前保守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提起过去的往事省民心里会重新流血,谁也不愿意再受二遍苦受二茬罪。而现任保守党领袖好像能力有限,其组织和治理能力遭到党内质疑。安省保守党虽然每遇大事可以发声并鼓噪一阵,但对安省政治格局的全局几无影响,如果省选,根本无法挑战自由党。

再看安省新民主党,近年来只是充当调和者的角色而已。每次在信任投票或对预算案投票之前都会摆出十分强硬的姿态,给人的印象是这回NDP可能要大闹一场,但每次到最后都是NDP自己先软下来,与执政党妥协。事后还总是为自己圆场,本党的努力没有白费,让执政党对预算进行了改变和调整,毕竟为选民做了好事。安省新民主党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长期排位老三,如果动真格的闹出个省选来,往好处想可以多捞几个省议会席位,而弄不好还有丧失席位的危险。故从现在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安省新民主党似乎也难大有作为。

主流媒体的厚此薄彼甚至包庇纵容,反对党的虚弱无能及反对乏力,让安省自由党政府在丑闻之后竟然毫发无损,有损的只是安省民众,既对这个一向欺骗选民的政府无可奈何,还得乖乖地为自由党犯下的错误买单,每年都得把辛苦血汗钱往麦坚迪鼓捣出的黑洞里填…

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

据CBC网站的报道,法庭文件显示,加拿大皇家骑警在对总理哈珀前幕僚长奈特(Nigel Wright;下图左)的调查中,指控奈特在与参议员杜菲(Mike Duffy;下图右)的暗中交易中涉嫌贿赂、欺诈及背信。

根据当事人杜菲的说法,今年2月,当时他和哈珀及奈特3人开会商量他的住房津贴问题。出于维护保守党声誉的考虑,哈珀命令他退还所有冒领的9万元住房津贴。后来在保守党高层威逼下,他被迫同意退还,但一下子又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退赔时,奈特立即表示要写张支票给他(指杜菲)。皇家骑警的调查人员霍顿( Greg Horton)说,法庭文件显示,有充分理由相信奈特有提供金钱或其它好处给达菲等违反刑法的行为。霍顿同时称,达菲同意接受这笔钱款,这样奈特与杜菲均涉嫌贿赂、欺诈及背信。

但这不是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的全部,媒体揭发,保守党女参议员瓦林(Pamela Wallin)也涉嫌不当地申请旅游费用和生活津贴,合计约12万多元;另外两名参议员Marc Harb 和Patrick Brazeau,也涉及类似问题。

尽管有时事分析家认为,上述事件可能在账面上,令纳税人可能损失几十万元,
而且犯事的参议员也会自掏腰包将上述款项补齐,因此最终似乎没有直接影响纳税人。

但事情好像并非如此简单。仅就数字而言,这与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电厂损失10亿元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这两者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安省自由党政府取消电厂虽然也有欺骗省民之嫌,但这个议案是在省议会通过的,连反对党当时也没有吱声;此外,正如麦坚迪多次强调的那样,当地居民强烈反对建电厂,他是顺从民意而为之;省民未知的是取消电厂的实际花费,以及自由党此举置纳税人利益于不顾,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加国 无忧 51.CA

而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完全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其中有阴谋、有交易、有贿赂、有腐败,尽管涉及的款项不是特别巨大,但情节却非常严重,也许保守党高层和哈珀本人最清楚其严重性。哈珀上台后正经历执政“七年之痒”的微妙期,也是容易出事的时期,一旦被反对党抓住什么对本党不利的东西,轻则令保守党声誉受损,重则令执政党垮台。哈珀好不容易小媳妇熬成了婆,他会轻易拱手让出来之不易的江山?

联邦自由党就是前车之鉴:曾经叱咤加拿大政坛几十年,把保守党压得踹不过气来,但日积月累的弊端,在被揭贿赂魁省一家公司之后立即垮台,当时的自由党领袖马丁(Paul Martin)连总理宝座还没有坐热就下了台。而自由党的噩梦也由此开始,直到上次联邦大选败得一塌糊涂,连主要反对党的位置也拱手让位给新民主党,政党元气大伤、党员士气低落,唯指望小特鲁多重整旗鼓,乃至卷土重来…

而最新的民调已经给保守党发出了警告:受累于参议员丑闻,保守党的全国支持率下降,而联邦自由党民调已经领先保守党6个百分点。

与福特吸毒丑闻一样,联邦参议员津贴丑闻远没有完,主流媒体还在揭,还在挖,而反对党也在穷追猛打,不是参议员退了款就完事,而是要追问、要查清总理哈珀究竟知道多少?什么时候知道?是不是哈珀本人亲自批准了这笔交易?等等。 info.51.ca 无忧资讯

11月27日CBC电视台由大牌主持人Peter Mansbridge主持的“参议员丑闻”( Senator scandal)专题节目中,有观众打电话来问,参议员丑闻是否会导致哈珀政府倒台?有法律专家现场回答说,鉴于联邦保守党现在多数政府的情况,反对党很难掀翻哈珀政府;而加拿大也没有美国的弹劾机制,因此在2015年联邦大选之前,哈珀不用担心他会因参议员丑闻而下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6 07:12 , Processed in 0.014685 second(s), 19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