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1月22日,王健林在达沃斯论坛间隙接受媒体群访,就媒体关心的问题作了一一回答。他给出了很多实招:比如投资抄底,此刻去欧洲是不错的选择;他说如 果上市,他会选择A股,并考虑海外上市;比如他谈到了如何处理政商关系;跨国公司如何如理文化融合等现实问题。总有一个回答会让你受益。 来源:凤凰财经 以下为访谈摘录: 海外抄底,美国已经是明日黄花 问:这次来达沃斯,会不会有很多外国嘉宾主动跟您联系,让你去买他们的资产? 王健林:基本上是政府联系的多。另外再就是有业务单位的,我这次来源于去年9月份,老施(施瓦布)在大连见我的时候一再邀请您,我也答应了。 问:您在2013年的6月份在英国有两项投资,超过10亿英镑,你在海外投资物业的思路和计划是什么? 王健林:我们在海外的目标是并购为主,投资为辅,投资来得慢。而且很多市场都已经瓜分结束了,投资是偶然出来的机会。 问:如果没有好的并购机会的话,你是不是就是观望了? 王健林:并购机会永远是有的,看你怎么分析,如果跟你的业务相一致,你扩大你的业务范围,你就不能简单的以并购这一个公司,他的回报率来算。 比方说就像电影院线,我现在如果再并购比方欧洲一个大的电影院线,单讲这一个并购,可能回报率是不一定好的。但是放在我全球的这个范围来看,我要并购欧 盟再来一家,欧洲再来一家,可能我的市场份额就接近20%了,可能那个时候我的话语权,我的分成比例,可能我广告的收益,就大幅度提高。这就是一个道理, 对不对?像以前AMC广告和现在广告的价位都完全发生变化了,将来我如果假如说我形成全球的院线联盟,可能在电影院线广告份额上面,我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比如说那个广告一卖给我,就是卖给全球的。 这种机会就看运气,当时之所以那么便宜买到,就是因为他到了退出时间,7年,这个基金买他,这个基金组合的时候,公布的就是7年,到期了,他如果再拖一 年,法律上就不行了,这个基金必须要卖出,必须要回报给所有的投资者。所以我就很便宜把他们谈下来,这种运气不一定什么时候都可以。 问:海外物业投资现在是一个价格抄底的阶段吗? 王健林:美国机会应该在10年之前,现在已经过去了。纽约回涨的很厉害,洛杉矶的房价,比低潮时期,差不多已经回涨了30%到40%了,股价也回涨,反应也非常好。 欧洲现在还有机会,欧洲还有机会,欧洲现在还没有走出低谷,所以欧洲现在机会还很大一把。 问:那文化产业,您对外投资海外并购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王健林:文化产业我个人说了,我个人的主要目标首先满足电影院线扩张,,美国电影院几乎每年缓比是在减少的,欧洲建电影院也是逐年在减少当中,所以这个是一个方面。再一个就是我们对一些新型的创新的一些文化产业,比如说跟科技相结合的,我们也有兴趣。 如果上市,我会考虑A股 问:上市你的目标归选在哪呢? 王健林:A股也有可能,海外也有考虑,可能海外的好处更大一些,从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问:你海外的并购和投资战略,好像都是进展得非常顺利的。你就没有遇到过困难吗? 王健林:不,前几步比较顺,并不意味着以后都是,这个海外并购投资如果都是像国内做生意这么顺,那就不存在所谓的跨国发展的风险了。只能说前面几步算蒙着了,比较顺,但是我们不敢保证我们今后的并购都是成功的,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就是每一单并购,我们会分析,假如失败,会不会对万达造成颠覆性的打击。 并购不能看分析报告,我们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并购,就是这一单假如失败,对我们万达会不会造成颠覆性的打击,所以我们不会数额特别大。如果数额不是太大,失败也能扛得住。 问:黄怒波在冰岛买地,当时他遇到很大的阻力,是因为大家都置疑他曾经在中宣部任职的这一段经历,你在海外并购的时候,海外这些人会从政治背景的角度上来分析你吗? 王健林:这个很少,要说我的经历,我当过兵,而且任过团职的职务,下来在政府机关也是处级职务,而且万达集团也多年兼任党委书记,我还是中共十七大代表。这些方方面面,这个我觉得其实关键是看企业本身。 如果说民营企业,我觉得跟政治背景挂钩,跟其它联系在一起的,现实当中的概率是非常少的。哪一类比较多?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倒是的确是海外并购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个企业身份,如果是国有企业,很多敏感的行业,比如说电影院线是绝对不会卖给你的,这个可能会多一些。 如果说私营企业说这个的话,那我觉得很牵强了。 企业家参会不要总跟着政府跑 问:您觉得整个世界现在对中国的经济怎么看?有什么样的期待吗? 王健林:中 国去年(经济)增速下滑一点,我看这些老外总体比较高兴,因为觉得中国终于慢下来了,如果中国再这么快,他们可能更怕了,怕中国人在世界上领先。所以有那 么一小部分人,甚至有这个幸灾乐祸的成分。希望中国经济崩盘了,这种心理都有的。所以我在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来中国的500强企业越来越多,将来要组织 (达沃斯)这种大型会议,可能中国人占一半,甚至更多,可能那个时候就会好很多。 西方大多数对中国是友好的,希望中国发展,也从中获得利益,但有那么一些人,始终对中国抱有戒心或者抱有成见,不管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要看到这个现实。我出席很多西方的一些会议,跟他们接触,我是有这个感觉的。 问:我觉得您成达沃斯香饽饽了。 王健林:那更好,中国有多这样的一些企业,那不是更好吗。假如说中国有一百家企业,走到哪都被人追逐的,都希望去投资,那么那个时候可能就是中国人真正的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问:您这次来达沃斯,向世界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信息,有没有想过? 王健林:我 倒没有想到这么大的重任,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要改变习惯于在国内玩,应该多余的不怕辛苦的参加一些美国的,欧洲的一些重要会议,一些国际性的会议。只 有中国的企业家更多的出来,跟大家接触,才能使西方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国企业家确切的是一个什么样子,而且我相信接触越多,他们对我们在越了解的基础上可能 会越敬重。 问:你觉得万达的优势,或者中国的企业优势是什么? 王健林:优势两个方面,一个是资本上的优势,现 在中国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我们现性的东西比较好,有些西方企业看起来销售几百亿美元,现性是很差的,过得很紧。可以说他也不会有多余的钱来投资,而 我们现在因为发展比较好,现金流和投资能力这个比较强,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中国这种企业越来越多,就迫使他们对我们越来越尊重。 第二个,中国的市场,比 如说我买AMC以后,为什么电影行业,所有的包括老美,好莱坞对我都比较客气,中国这种快速增长,他们要想分享就得依靠像我这种公司,那我如果再把欧洲的 联系起来,美国,欧洲,中国三个都看成一个市场,看成一个企业主体的话,可能我的优势更大。所以放在一个市场上来看,不能买的东西,我放在全球我得一体化 的考虑,可能我就可以买了。 问:中国企业家愿意跟着官员走出去,你怎么看待这样一种现象? 王健林:这是中国顾有的一种现象吧,随着这个反腐败,随着这个市场化的改革,其实为什么跟着官员走?就是官员掌握资源,掌握权利,那么如果市场化改革越到位,官员掌握的权利,掌握的资源越少,企业家就自然不愿意跟他们走。我觉得这是两方面的,一个是中国的文化,中国几千年来就是这样的,重农,重工,重官,抑商,这个几千年就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传统,第二个就是现在我说的,就是现在从这一点我就看出,迫切需要改革。如果企业家是跟着官员走的,跟着官员转的,这个企业我相信很难有前途的。其实你可以在中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基本上在中国真正规模做得大的企业,联想,万科,华为,淘宝,万达等等,基本上都是走市场路线。 现在随着改革,随着改革越来越多,现在将来比如说证监会真的取消了搞注册制,不是搞审批制了,那跑证监会的人就少了。发改委一千项权利取消九百项,那可能破发改委也少了,这是过程,不能急的。 要成为跨国公司,企业必须走出去 问:我之前对话过一个企业家,他发现走了一圈下来,中国还是最好的投资港湾,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王健林:单论投资盈利,中国的确是世界上极少能比的这种国家,这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万达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就是在中国发展得快,才使我有能力在海外投资。但是因为中国发展好,就不再出中国,不接触外面,那企业完全就是一个国家的企业,要成为跨国公司,你必须就要走出去。 而且走出去,接触多了以后你会发现,有些机会是中国不具备的。 问:什么样的机会? 王健林:很多了,很简单的一个,娱乐产业,我们叫文化产业,中国就很小,找这种投资机会,中国几乎找不到,这个海外多得多。酒店管理公司,中国有吗?没有。是不是,你想要并购大的酒店管理,只有在海外找机会,其实到外面看的话,外面是有机会的。 问:您刚才说你不太关注这些欠发达的市场,像非洲,拉美这些,您能再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王健林:就是我的产业跟他们捱不上,我搞得都是五星酒店管理公司,文化产业,购物中心,捱不上的。 问:您已经收购了不同的类型的酒店也好,娱乐也好,这种不同类型的并购。在并购融合的当中,您觉得有这种企业文化,或者是不同的国家文化之间的,有这种吗? 王健林:有,太有了。 问:能举个例子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王健林:我在并购之前,我在公司里面就统一思想了,我不提倡用万达文化去同化,并购企业,我主张多元化。很多人同我讲了,一定要用万达文化,要同化,我不主张这个话。有的企业生存了很多年了,在他的国家里头,规模也大了,有自己固有的文化,你怎么去同化。(胜西游艇)2500个员工,公司存在接近60多年,而且他是奢华游艇。 奢侈品这种文化跟我们中国人现在说实话就差得远了,你怎么去同化?还有很多,包括我们今后,我主张就是小得企业没得说,买了以后必须要遵从我的文化,按 我的管理。如果大的企业,规模大一点的企业,我允许他们保留自己原有的文化,这个我觉得只要是管理得制度,信息化手段跟得上,能监控他,能控制他,倒不一 定要同化,文化。我觉得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很多人是讲文化统一,我觉得这个看法不一定。 问:毕竟是这么大的盘子里,你本人会在文化当中会去了解适应这些不同的文化吗?比如说你会不会起一个英文名字,您会不会学外语,有这样的计划吗? 王健林:学 外语呢困难,现在听可能马马虎虎有一些可能会听懂,但是学可能太困难了,我的年龄,还有我的时间,我倒觉得不一定在这方面要说得倍溜或才能学习,我也不会 起英文名字,我也觉得没必要,这个我觉得适应这些不同企业的文化,不一定要采取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说,就是我刚才讲得,将是我最强调的 信息化手段,现在所有的这一点必须要接口的,所有的信息你的电脑必须跟我的信息中心接口。 那你所有的合同,现金流,所有的审批,我们全看得到,这是必须的,其次之外呢要在制度上要执行我们的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啊,报批,审批,其它的人员是不是一定要去,倒不一定,我们现在买了这几个公司,都没有派人,不是一样挺好的吗。 问:您刚才说了您不打算改变他的文化,但是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矛盾,原来那套文化奏效的话,他就不至于沦落到要卖出去? |
手机版|小黑屋|BC Morning Website ( Best Deal Inc. 001 )
GMT-8, 2025-8-25 11:52 , Processed in 0.014747 second(s), 17 queries .
Supported by Best Deal Online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